老师们将会发现这一系列是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细心的重新编写,乐器技巧和练习已经更新,全书内容亦已经过大幅修改。 学生们将会发现这一系列选材代表性强、条理清晰,即收录许多脍炙人口的曲目,又系统地介绍音乐知识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在早期学习阶段培养节奏感、音调感及表演能力。
暂时没有内容
小提琴是一种富于歌唱性的、且表现手段极其丰富的乐器,由于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自身无与伦比的音色魅力,被誉为“西洋乐器之后”。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小提琴传入我国以来,历经几代音乐家的探索努力,其演奏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在世界各种比赛中获得大奖的演奏家,常年活跃在全球各地的音乐舞台上,受到世人瞩目,也使中国的小提琴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得到海外音乐界的交口称赞,使西洋的古老乐器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出熠熠的光芒。
雅各布·顿特(1815-1888)奥地利小提琴家、教授。他对近代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品约有五十部,其中,作品35号、作品37号是小提琴教材中的精品,至今在国际上仍被广泛采用。 作品37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 系统性和针对性——作品明确是学习《克莱采尔》、《罗德》练习曲而写的。 二 技术上的安排和其他练习曲不一样,有许多新的东西。
本书围绕小提琴学习中 3-10 级曲目(参考中国音协考级标准)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分门别类地设计了弦乐四重奏的曲目,包括曲谱和演奏技术提示。 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蒋雄达先生,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发现,能更多地与其他声部共同协作、共同表演的学生,能更快地突破技术难点,且对音乐的音准、节奏、音色等也能有更好的理解。而且,共同练习、一起表演的过程,也能让学生更投入,更好地保持学习的兴趣。 因此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创作和编写了相应的曲目,并为这些曲目总结了技术要点。这些曲目均通过蒋老师所指导的著名的北京太阳青少年乐团的优秀小乐手们反复实践演出,在观众中获得良好的反响,因此,这些曲目既是针对性相当强的练习曲目,更是一经学会,就可伴随终生的表演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