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演变与流派之探析》作者胡晓杰,女高音,硕士研究生,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毕业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院。2014年参演大型清唱剧《雷锋》,饰演女主角“梅子”,荣获中国文联与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大学生戏剧节专业组剧目奖。“涅日丹诺娃国际声乐大赛”中荣获“佳欧洲歌剧表现奖”、中国声乐孔雀奖首届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中荣获辽宁赛区“二等奖”。科研方面:主持省社科联项目一项,指导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各一项,参与省级课题、校教改立项一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任教以来指导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并多次获得“指导教师奖”。
石夫先生主编的《中国西部歌曲》序列辑录他本人惧的民歌和其他作曲家整理改编的民歌以及用西部音乐素材创作的反映西部人生活的歌曲。汇编这样一个集子,工程浩大,繁杂艰辛,但意义非凡。 石夫先生曾长时间在新疆工作,吸收了充足的西部民间音乐的养料,潜心研究西部音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资料,在创作上涉及西部题材的音乐作品也很多,他热情地编选了这部丰富的歌集,我很高兴为这个纪念碑性质的歌集作序。 中国西部的地理概念,广义地讲,是以黑龙江的爱珲至云南的腾冲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西北大部分和西南的一部分及东北和华北一小部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从古都长安进河西走廊至敦煌,入新疆出葱岭,达中亚和西亚这条线路两侧是古代所称的漠北、土蕃地带,汉、唐以来曾经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中国西部这块瑰丽
《音乐剧声乐演唱教材》中的曲目,是已经在世界上广泛流传的经典外国声乐作品,同时,也为我国音乐爱好者所熟悉。相信通过这种作品的演唱,会使学生在掌握作品的艺术风格、音乐风涵,吐字感情和演唱技法等方面,均能得到启示和提高。《音乐剧声乐演唱教材》的出版是件好事,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肯定对学音乐剧专业的学生是有益的。
呈现在您面前的《中国同宗民歌》中那一首首多种变体的精品像万紫千红的百花中的艳丽花朵,五光十色,令人陶醉,它将带给您音乐美的享受与启迪。
《合唱指挥/全国高等院校艺术教育规划教材》由合唱篇、指挥篇和曲目篇三部分组成。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力求体现基础性、实用性、灵活性以及趣味性的并存,强调基础训练与指挥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理论知识的准确与,力求言简意赅。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又分为各课的具体知识与基础技能、技巧的关系说明。教材将科学的知识与技能技法的训练有机地融为一体,努力做到既突出内容的人文因素,又为教学提供可操作性。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不少院校除了培养性人才外,也开始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学生不仅会表演,而且要具备一些音乐创作或音乐评论的能力。这就对和声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书针对这些新增的需要与新的教学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一、在内容安排上较为、全面,有的选择余地。既可以加深和声共同课的程度,为学习其它音乐理论课程提供所需的和声基础,又可以满足新增以及作曲爱好者创作和编与的要城需要。为了使学生能够分析或创作民族风可知的音乐作品,增加了“调试和声”的内容。 本书在写作具体讲节时,尽可能简明扼要,在和声的理论与应用方面侧重于应用。 二、为了便于学生自己看书,例题大多标明和声进行。基于共同课教学的要求,练习题长度适中,难度不大,有些练习题标有重点和弦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