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和犀牛都是当今受世界野生动物组织保护的珍稀动物,但是象牙和犀角又是我国古代工艺雕刻品重要材料之一。绵延流长的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象牙和犀角雕刻品,体现了古代艺术工匠无穷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而今,珍稀动物的牙角材料由于动物本身的稀少而愈显珍贵,象牙雕刻品的制作在日见稀少,犀角雕刻则已销声匿迹。面对传统艺术濒临消失的厄运,人们只能设法延缓其消失的速度,而无法改变其消失的命运。如果说,昆剧、皮影之类的民族传统艺术现在所面临的危机是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诸原因所造成的话,那么,象牙和犀角雕刻传统工艺濒临消失则是由于象牙犀角材料的极度匮乏所致。于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有限的象牙犀角雕刻品在今天就日益显得珍贵。 本册子旨在通过对象牙和犀角雕的工艺和价值的叙
适宜的自然人文环境中,陕西关中大地特定的自然人文空间孕育出独特的关中皮影,而关中皮影在同是关中大地的各个地区,由于受不同的地理、民俗、方言等影响,产生了多种声腔形式,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如华阴老腔、华县碗碗腔、西府碗碗腔(灯盏头碗碗腔)、富平阿宫腔、咸阳弦板腔等,它们都与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或日生存空间——特别是民风民俗紧密融合。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征。本书介绍了关中皮影的生存空间、剧种官腔、班社组织、演出活动、雕刻艺术。
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撷取民间历史人物经典年画中相关内容,加以发掘探析,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精美的年画、详尽的注释,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阐释人物年画的特质和内涵,清晰地描绘出农耕时代人们的精神天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灵向往,表达了那个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缤纷全相。
《风景文丛:中国乡土手工艺(3)》是作者第三部有关中国乡土手工个案的图文书。是继颇受好评的《中国乡土手工艺》(一)与续篇之后,作者又历时五年推出的再续篇。中国乡土手工艺的没落与衰亡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唱,愈来愈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作者在这几年辗转各地亲身采访中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从中辑录了做年糕、黄酱、粉条,制普洱茶、葡萄酒、烟叶,以及织锦、地毯、铜、锡、玉器等45个中国民间乡土手工艺个案,主要集中于吃、穿、用、玩等非工艺品类的生活工艺。这些个案包括采访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既用文字如实记录这45位手艺人的生存演变及现状,又用图片记录手工艺的生产制作过程及生活环境,还罗列出每种工艺的制作工序。质朴的文字,鲜活的图片,构成了一个个具有现场感的亲切、自然和因手艺面临消失而惋惜的生
在种类繁杂的造型艺术中,陶艺有着国界的“语言”优势。不仅是由于陶瓷这种融艺术与生活于一体的艺术形式的起源和发展在世界不少国家的古代文明史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性,也由于构成此门类艺术的基本要素水、土、火与人性的天然亲近感,正是这种与人笥相通并为生命所依赖的基本要素,构成并创造了陶艺的神奇魅力。陶瓷大国的传统和基于平等对话、互为借鉴的前提下的广泛的国际交流及逐步成熟的现代艺术环境,使中国的当代陶艺在近几年的时间里走过了西方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的路程。 众多陶艺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使一些杰出的中国陶艺家引起了国际性的关注。 河北美术出版社的系列丛书《设计时代——中国著名艺术设计工作室创意报告》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