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之所以璀璨迷人,是因为它包含着博大的民族精神,大量的古代成语传承的正是这种精神。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现的是高尚人格;“化干戈为玉帛”,表现的是和合文化的精髓;“润泽以温”,表现的是无私奉献的品德;“瑕不掩瑜”,表现的是清正廉洁的主流;“锐廉不挠”,表现的是开拓进取的精神;“玉石俱焚”,表现的是不畏、坚贞不屈的大义……这些正是玉之美的人格化,它象征高尚的人格,君子的气节,优异的品德,以及生活的理想。
《2013古董拍卖年鉴·玉器》收录了纽约、伦敦、香港、澳门、台北、北京、上海、广州、昆明、重庆、南京、云南、成都、西安、沈阳等城市,几十家境内外拍卖公司上百个专场的2012年近4万余条拍卖成交纪录。书中精选4千余幅全彩拍品图片,根据文物分类进行整理,按照器形、年代编排,并且保留了原拍卖时的拍品号、拍品名称、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时间、拍卖公司等资讯,便于读者查阅比较分析同类器物全年的拍卖情况。
《玉器鉴定收藏入门》吸收了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笔者傅慧娟在玉器鉴定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介绍了玉石的基础知识,对古代玉器从种类和时代特征两方面予以阐释,并专辟章节介绍常见纹饰的断代。在书的,介绍了有关玉器作伪及鉴别方面的知识。在文字叙述的同时,还配以精美图片,以期能对读者鉴赏和收藏玉器有所帮助。
王大鸣编著的《古玉收藏入门不可不知的金律(器形、纹饰)》从点滴的鉴定基础入手,在器形、纹饰的基础知识上下功夫,一点一点地体会,寻找真品的依据与赝品的破绽。主要内容有:几种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兽造型;红山文化时期的异型玉璧和发箍;几种红山文化玉器中常见的纹饰;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几种眼睛造型;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几种常见穿孔等。
古代中国的琢玉技术历经数千年的磨练,从原材料选取的因材施艺、雕琢工具与辅料的配合使用、各种雕刻工艺的成熟与精进以及玉雕图案的吉祥化等都自成体系,其中不仅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才智与辛勤,更反映出先祖们自强自立的高尚品质,也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奇光异彩。《玉雕与玉器》讲述了玉雕与玉器概论(各历史朝代玉器及雕琢特点);玉器雕刻的原材料;印章雕刻的原材料及印章的形制、篆刻技法与养护;玉雕工艺与技术;玉器形制与玉文化;玉雕纹饰图案;玉器价值评估等方面的知识,适合珠宝及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与研究生使用,也可供广大珠宝首饰爱好者学习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