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认识云南乡土文化、了解云南乡土文化、传承与弘扬云南乡土文化,我们编辑了这套云南乡土文化丛书,希望为普及云南乡土文化做一点辅路工作,唤起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尊,从而热爱我们的乡土、维护我们的乡土、建设我们的乡土、繁荣我们的乡土,在继承我们乡土文化传统的同时,在同现代化、国际化迈进路途中,创造新的乡土文化。临沧是个美丽的地方,尽管这种美丽总被遮蔽在莽莽苍苍的山中。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反复酝酿,反复斟酌,试图在寻找临沧的过去中,思考现状,展望未来。
自然的蜀道艰险雄奇,历史的蜀道波诡云谲,人文的蜀道风云万千,自古弥漫在蜀道上的历史云烟有多少依然在飘荡,还有多少已经化作了传奇!作者六进蜀道,遍访巴蜀四道,自然风情、历史故事、人文遗迹全记录,揭开了在世人心中神秘又神奇的蜀道面纱。蜀道难,阻挡了众多急切渴望走进蜀道的脚步,翻读本书,则如身临其境,犹如走进了自然的人文蜀道,感受蜀道的无穷魅力。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书:中国名城·云南巍山》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巍山古城的山川名胜、历史溯源、风俗大观、文化集萃、趣闻轶事、人物风采、名优特产等内容。行文中突出了巍山的南诏发祥地、红河源,道教及多民族、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共荣共美的主题。行文质朴,但不失传奇;选图量大(三百余幅),但不失特色。书后有当地规划编制、保护条例等相关文本。
翻开这本书,你会看到:一批批古代先民,千里迢迢从江西、湖北、湖南、陕西、山西、四川、广东等地迁徙而至打鼓,安家落户,开通商贸;古盐道上,马帮结队,商贾往来,打鼓日益繁荣;随着盐务的兴盛,七个行业便形成了七条街道;打鼓的先觉者们,捐款集资,修祠建馆,架桥筑路,兴学启蒙,教化一方;打鼓钟灵毓秀,才彦俊杰辈出……那些开辟、发展打鼓新场的先辈中的佼佼者:商业首户秦开元、商界实业家卓常武、“皮匠大王”袁成禄、后人建祠纪念的骆氏父子……其人其事,其精神其胆识,堪为楷模。一个个章节,以详实的文字和图片,展示了打鼓新场自宋朝以来九百年的历史,发掘了它的人文精神和商业文化价值。在当今商海大潮中,读这本书,了解一下商业古镇的发展史,无论是史家、商家,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不同的篇章中得到或多或少
以文字搭配地图的形式全面介绍了云南省的自然、地理、历史,特别是旅游资源状况。对市内的名胜古迹、主要景区、景点进行了专题介绍,提供当地土特产品、购物、住宿等相关资讯信息,并搭配了交通旅游地图及城区图。使读者领略中华大地迷人风光,感受云南的独特魅力。
《桂林深度游followme》是一本全新展示有着如诗如画般自然美景的桂林的旅行图书。漓江风光、阳朔酒吧街、象鼻山等桂林标志性的精美大图令人心生向往。文前的桂林风物和桂林情调更是让读者想象着身处桂林的自己迎来旅行的温暖时光。本书汇聚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中,值得读者深度游玩的景点,新鲜资讯与深度探究同时掌控。相信本书能为读者的桂林之行提供一次充分的预演准备。
峨眉山与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并称中国佛教名山。相传东汉永平六年(公元63年)药农蒲公登峨眉采药,遇见普贤菩萨显相于山巅。有史可稽的峨眉山佛教始于东晋隆安年间(公元376至401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惠持大师前来创造全山座寺庙普贤寺(今万年寺)。唐宋时期是峨眉山佛教的鼎盛阶段。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宋太宗派内侍到山铸造通高7.35米的普贤骑象铜像,标志着中国佛教普贤道场的确立。明代的万年寺无梁砖殿,吸收了印度佛教建筑的特点,别具一格。山上先后修建过100多座寺庙 ,现存26座。这些梵宫佛刹与沟壑云雾碧树流泉,融成了天然的山水园林。
内容简介
本丛书不仅可以让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受到生动而又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加珍惜的幸福生活,而且可以帮助目前尚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将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老区脱贫致富,对于落实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本套丛书以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为主线,辅以其他革命根据地红军的长征线路,按照出发、突破、转折、转战、会师的时间顺序和地理区域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一个分册,系统介绍长征沿线的革命遗址和文化、自然景观。丛书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内容丰富,把革命传统教育、陶冶性情和文化涵养融为一体。
《云南风物志》为《中国风物志》丛书的一种。它以清新之笔,叙滇云湖山之胜,写风土人情之美。对云南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奇花异卉、古今交通的沧桑变幻、去迹来踪、古容新貌,都作了生动的描述。宛如一幅幅传神的素描,连缀成了壮丽多姿的云南画卷。它既是具有文献性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型地方志,又是中外旅游者了解云南的良朋益友。
陈池春编著的《三峡旧影》以大量黑白120型胶片影像生动地还原了20世纪70年代长江三峡的自然地理原貌,并首次批量发表忠实记录这一特定历史时期长江三峡经济生产、政治风云与社会生活的原创摄影作品,丰富地呈现出近半个世纪前中国著名地理文化单元的各种真实图景。旧影,乃陈旧的影像。这些三峡的老照片不仅凝固着岁月沧桑,而且诠释着摄影图像独有的纪实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