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中心话洛阳》以图文形式全面讲述了洛阳与大运河的关系以及洛阳所遗存的大运河文化遗产,让读者了解隋唐大运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及其重要历史意义。作为中国古代重要都城,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本书内容主要包括隋唐大运河的开凿、繁荣和作用、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等,展现了洛阳地区发掘或征集的与大运河有关的文物。
本书作者Dennison Nash是批加入旅游研究的人类学者,也是美国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本书中的九个章节可分为两部分,部分总述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概念性视角,并对它们作了描述和评论。第二部分则通过批判性分析和一系列个案研究讨论人类学研究和旅游的关系。 作者从应用人类学的角度来解释旅游和人类学。他对一些研究范式、概念性模型和研究目标的评论是很尖锐的。他改进后的特纳派和研究方法、观点提出反对意见。当然,在人们是否有旅游需要和愉悦的旅行对游客的影响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因而本书对广大读者会具有吸引力。 本书文笔流畅、观点鲜明、易于理解,是美国一些大学的必修教材。对旅游的社会文化问题感兴趣的读者也会认为这本书很有价值,值得一读。它确定是一本引人深思、给人启发的书。
中国传教自诞生之日起,便与许多名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山因佛而驰名,佛以山而圣洁。正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这句古语的确道出了佛教文化在华夏大地分布的地理特色。如果您有幸游历华夏大地,你就会发现,雄伟壮观的石窟附丽于山岩峭壁之上,庄严精美的佛寺遍布于密林幽谷之间,凌云佛塔矗立于群山峦峻岭之巅。中国佛教名山,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保留了灿烂的佛教艺术,珍藏了多彩的佛教文物。既是璀璨夺目的佛教艺术之宫,又是价值连城的佛教文物宝库,在中国佛教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佛教名山,集中体现了华夏山岳自然美民佛教文化创造美的和谐统一。在这里,秀丽的自然景观与辉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为中国文化添彩,为华夏大地增辉,为中国旅游高奏优美的佛教乐章,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架设友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