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中国地理普及读物。全书以中国行政区划为经,以每一省区市的行政区划、民族人口、历史文化、地貌、水系、自然资源、经济和旅游地理为纬,内容涵盖了中国地理知识的诸多方面。全书共分10册,选取了5000多个知识点,插配了2000多张与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生动、真实、客观、全面地再现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和中国的美丽与神奇。生动流畅的文字、异彩纷呈的图片、精美的装帧设计,使广大青少年在获取地理知识的同时,尽享全方位多角度的阅读感受。
《1609中国古地图集:《三才图会·地理卷》导读》作者以科普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许多历史地图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一些学术界尚在探讨中的问题也做出了尝试性的推论。书中选择《三才图会·地理卷》中有代表性的三十余幅经典地图,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省级地图、河流及山脉图、边防图、边疆及周边地区图、邻国图等,逐一解说。理清类型,探明源流,辨别变体。同时编制了《地理卷》所收图一览表,为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地理卷》奠定了基础。 《1609中国古地图集:《三才图会·地理卷》导读》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山东各地民居因受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结构布局、建筑材料和造型特点上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山东民居地域特色研究》科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关于山东各地民居的地域特色,对于研究、保护山东各地不同历史时期的民居及民居文化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从2000多年前的秦朝起,普陀山已为修道之胜地,安期生、梅福、葛洪都在这里留下了踪迹。唐朝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日僧慧锷置观音像于普陀山,普陀山成为汉传佛教中心,影响东南亚及日、韩等国。清末,普陀山已是“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逢僧”。真歇清了、一山一宁、潮音通旭、印光等历代高僧都与普陀山有不解之缘,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捕鱼的渔夫、航海的水手、避乱清修的道家、寻找净土的佛家、寄情山林的游人,都在向往着海天飘渺、葱茏清丽的普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