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懂的心理学》告诉父母每一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天才,而每位家长都可以是天才的教育家。我们不能仅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和身体成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懂得家庭教育中涉及的心理学。
我们的教育方法为的是保卫人类心灵中精神的火种,保卫人类真实的本性不受破坏,并且将这种本性从压抑和社会的蜕变中解放出来。 要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诸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并逐渐加以根绝。 自由是纪律的前提,而独立又是自由的前提,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走向独立。 教育和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但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释放出他自己的内在的生命力。 通过让孩子自己的努力自由地学习,孩子能培养自己的秩序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全心全意的陪伴,你终将听到爱的回音 刚出生的孩子会通过妈妈的味道来寻找安全的信号,如果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有来自妈妈足够的关怀,就不容易缺乏安全感。这种持久的安全感也为培养孩子幸福能力奠定了基础。 北欧、芬兰教育一直被誉为 奇迹教育 ,也是因为他们始终将 培养出幸福的人 作为教育的根本。陪伴能让孩子时刻享受当下的幸福,而衣食无忧的中国孩子幸福指数仍在低位徘徊,很大程度上因为父母 错位的陪伴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家长能适时给孩子恰当的陪伴,曾为数十万孩子带来如同新生般脱胎换骨变化的李贤秀博士,提出了 333 陪伴法则 : 每天要花至少3 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 孩子3 岁以前是发育的关键期,要坚持这么做; 若实在脱不开身,和孩子分离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 个晚上。 妈妈3 小时的陪伴 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
这是一本教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书,针对当下父母教育孩子普遍存在的困惑,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不要否定孩子;可以批评,但不要伤害;赞美孩子的每一个进步;放下家长的架子;说教之前,父母要学会倾听;引导孩子从侧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督促孩子跟坏习惯说再见;善于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这样给孩子定规矩,孩子不抵触等。每个建议下面又有很多案例和方法,简单实用又便于理解,非常有助于家长运用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我家宝贝老是不好好吃饭,过了饭点又喊饿,真拿他没办法……” “我儿子不肯乖乖睡觉,不是喝水,就是上厕所,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家闺女总是丢三落四,我还得回学校替她拿作业,很烦耶!” “我家孩子比较‘独’,对所有的东西都有占有欲,该如何让她学会分享呢?” “最近我家儿子患上了‘我要买’的毛病,见什么要什么,怎么办呢?” “我14岁的女儿不怎么尊重我,对我直呼其名、出言不逊,甚至吵架顶嘴,要不要‘修理’她?” …… 很熟悉是吧?这些场景也时常在你家上演吧?你是不是经常被孩子们搞得头晕、火大,甚至有揍他们一顿的冲动?你有没有发现,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了? 为人父母是艰难的工作,你有烦恼、困惑甚至是愤怒,也没什么可
“孩子,妈妈一定有办法!”一位母亲与女儿共同经历的故事正随着你的指尖缓缓流出: 带着自由之心降生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充满爱和智慧的妈妈;破译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激活孩子的能量,在自然中学会生活体验美好;亲情、信念、尊严——支撑孩子追求美好的基础;面临着成长的无数选择;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找寻到幸福? ……没有华丽的修饰,却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她愿把这一切分享于你,愿你的天使幸福成长!!
世上所有的爸爸,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少有爸爸愿意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菜虫一个独特的孩子,跟任何一个独特的孩子一样,又骄傲又温和,有时彬彬有礼,有时蛮不讲理。本书作者蔡朝阳自儿子蔡虫诞生,直到8岁,一直深情地陪伴在孩子身旁,记录下蔡虫与世界接触的点点滴滴,用菜虫的目光和心情看待外界,作者发现了世界的新模样。 面对结构越来越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父母该如何面对孩子?如何教育孩子?作者并非从成人视角出发,而是通过与孩子真挚的交流得出了宝贵答案。作者的探索为世上因培育孩子而烦恼的年轻父母提供了启发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