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五个部分组成,我深信这些内容反映了该学科的代表性的重要分析方法。部分总结了我所认为的传统的宏观动态学,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是我于1977年在曲国大学出版的《宏观经济分析与稳定化政策》一书的精华部分。其作为本书的背景内容,但事实上,这些精炼的内容却正好展现了宏观经济动态学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所经历的诸多变化。第二部分较详尽地讨论了理性预期模型的发展,这种模型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与80年代中期,在美国文献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第三部分详尽地发展了以跨期化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动态学的现代分析方法,在第四部分中,这些方示被用于分析现代增长模型。第五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发展了连续时间增长模型。这些模型已被金融理论家广泛使用,但使用该方法的宏观经济学家却人数甚少。我认为这些模型对见险与不确定条件下宏观经
历*经典的经济学决斗之起源与遗产《通论》、《通往奴役之路》,这些思想的两位奠定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隔着一道巨大的深渊,凝视着彼此。这道深渊,拉开了我们这个时代最轰轰烈烈的经济学之战:政府是否应当干预市场。两人同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之上研究商业繁荣和萧条的周期,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哈耶克认为,改变经济的“自然平衡”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凯恩斯认为,标志着一个周期结束的大规模失业和困难,可以靠政府开支来缓和。终其余生,两人始终无法认同对方的观点。二十多年中,两人通过信件辩论,通过公开发表的文章辩论,通过激烈的私下对话辩论,最终又通过他们热心的弟子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和米尔顿?弗里德曼代为辩论。凯恩斯口才和魅力过人,对世界持有一种乐观的愿景:政
经学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形态,并由此构成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与此同时,有关经学本身各项问题的论争,也是两千多年来聚讼最为集中的领域。本书包括《〈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和《中国经学史的基础》两种,均为作者晚年的重要论学名著,前者以《周官》(即《周礼》)的自身结构和思想特征为抓手,为治中国古代思想史、官制史及研究古典的人,奉贤摧陷廓清之功;后者从经学的形成与传承及其在不同时代中意义的发现两个角度上,奠定了一部全心新的中国经学史的基础和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