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提出一套新解决农民问题的新办法。 本书中所称的农民问题,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农问题。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使用三农问题的提法而唯独提出农民问题呢?这不仅因为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更因为不同的提法将导致不同的解决思路,三农问题的提法容易使人认为农业、农民和农村这三个问题是一体的,从而提出以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来实现农民富裕的解决办法。实际上,农民问题虽然产生于农村,但是它的根本解决途径却在农业和农村之外,我们提出农民问题,也就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前人的解决方案。让我们来看一下本书的篇章安排,就可知道差异所在了。本书章是框架体系的推导和描述,在剩下的四个章节中,只有第二章写的是农业和农村方面的政策,其余三章和农村基本没有什么关系,第五章甚至完全写的是住宅产业。这正是我
“新农村”到底新在哪里?“农业”怎么搞?农村怎么建?农民能不能富起来? 我社特邀《人民日报》国际部驻外记者,就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深入到十八个国家的乡村进行了实地采访。这些国家国情不同,表现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农村是很有希望的田野,关键是看你有没有新思路! 该书无疑可为我们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创新思路提供颇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1985年建系以来多位从事土地管理研究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论文。全书的编写有两个脉络:一是以时间为轴,可以纵览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的土地管理研究历程;二是以土地管理研究领域为纲,从宏观的土地政策、土地制度到微观的土地规划、土地经济分析、土地行政、土地法规制订以及土地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等方面,梳理各个研究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和公共选择等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江苏省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分析,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微观与宏观的不同层面,对我国改革开放 以来由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创办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并在分析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宏观背景和我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我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完善的目标模式、具体对策以及现阶段我国政府推动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政策建议。
《中国农业补贴(制度设计与政策选择2011)》探索研究中国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补贴的政策选择与制度框架,提出按照目标清晰、指向明确、集中使用、重点突出的要求,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补贴重点产品、重点地区和关键环节为核心,加快建立以价格支持为基础、直接补贴为主体的农业补贴支持机制和政策体系。 本书作者程国强在深入开展实地调研、掌握大量手实证数据,并研究借鉴农业补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力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补贴农业?农业补贴的内涵与范畴是什么? 第二,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补贴的目标取向、基本原则和重点领域是什么?第三,如何补贴农业?应该选择怎样的补贴政策工具? 第四,政策如何操作?怎样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政策的综合效能?《中国农业补贴(制度设计与政策
小城镇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既有城市的特点,又有农村的特征,小城镇的土地既承载着城镇建设,又满足着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研究小城镇土地问题,对于加快城市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科技部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中设计了“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项目”,小城镇土地制度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03BA808A03)即是该项目的21项重点课题之一。2003年,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成功中标,承担了此课题的研究任务。课题组经历三年时间完成了该项研究。本书主要汇集了研究成果的总报告和专题报告部分,是对近年来小城镇土地制度与政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全面总结,总报告是对专题研究成果的高度提炼与集成。
《狂吃十万亿——中国农产品食品高附加值成长模式》由韩志辉编著。在品牌化程度日益深入的今天,中国农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孕育了十万亿元左右的市场容量。在此背景下,中国农业有条件也有需求,会有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机遇。《狂吃十万亿——中国农产品食品高附加值成长模式》对农产品及食品企业如何“狂吃十万亿”的解题,从行业趋势研究、消费行为转变、行业制胜战略要素、品牌战略、产品策划、渠道开拓和宣传推广多个角度入手,每一部分都配合成功案例,系统、深入、生动地提出了解决之道。
土地及源于土地的财富和收益是国家、地主、悃农追逐的目标。既是大学问家探讨的重要领域,也是社会争论最多的话题。还是成果最丰硕的研究对象。本书拟以新制度主义为工具,对农 地交易成本与交易价格的关系及其相关主体的行为,特别是以交易成忒为媒介的国家——地主一佃农三者博弈行为进行分析,为王朝更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路径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和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