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以下文章:强化市场机制 构建现代金融体系(黄益平),比较金融体系与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殷剑锋),金融供求失衡与补短板(张斌),新时代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和相关问题研究(徐忠),现代金融体系中的资本市场改革(洪磊),我国金融监管改革中行为监管体系的构建(孙天琦),金融危机与批发融资市场:美国的金融改革与对中国的启示(巫和懋、李欣),《靠前财务报告准则》变革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影响探析(张敬国 徐梓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对中国乃至世界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不禁思考,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应对不确定时代的不确定危机?我们看到,应对危机的韧性越大,战胜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有韧性的社会,才能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处乱不惊,从容应对。社会需要韧性,同样,国家、企业、组织、社区乃至个人也需要韧性。构建一个高韧性的系统,对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企业成功转型与增强个人心理承受力具有重要作用。 《高韧性社会 : 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提出了“高韧性社会”的概念和建设高韧性社会的五个关键阶段、八种核心能力与二十一条具体行动方案,从社会韧性、城市韧性、组织韧性和个人韧性等层面阐述了应对不确定性危机的解决方案。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保持韧性,建设高韧性社
本书紧紧围绕物价决定与物价调控主旨,基于中国国情对开放经济下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靠前大宗商品价格冲击、货币政策博弈的物价溢出效应、货币财政政策的非对称效应、通货膨胀目标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存在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但汇率冲击对进口商品价格总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传递都是不接近的并且有的时滞;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大小与靠前通货膨胀环境密切相关,汇率波动对物价的传导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效应;靠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虽然具有正向影响和非对称性特征,但影响效果并不大,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中国物价水平都具有明显的惯性,受自身的影响更大;目前中美货币政策存在“美国领导、中国跟随”的博弈模式,中美货币政策博弈具有物价溢出效应;在不同区制状态下,中国货币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