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法外》是贺卫方先生集十年思索而成的随笔集。全书分有“书中景色”、“读史阅世”、“话语千叶”、“士林观望”、“逍遥无地”五辑,分别从时评思考、东西游历、少年追忆和人物学术等角度信手连谈。或从社会中来,或从历史中来,或从读书中来,或从思考中来。探讨体制转型困境,直言司法改革困局,揭示文化本质,论辩社会学术风气,传递民主自由薪火,开启公民独立思考,游历东西文化感悟,回首世事人生慨叹。文思所至,涉笔成趣。
美国宪法的发展史主要就是美国联邦法院的判例史,联邦法院是宪法的现行发言人,在程序所规定的界限和对宪法基本理念加以尊重的基础上,联邦法院成为进行冷静再思考的场所。可以说,在程度上,联邦法院一直在塑造着美国。 书中既有大法官们每年在马背上行程数千英里履行初审法官职责的片段,也有厄尔·沃伦和瑟古德·马歇尔大法官为公民权利的发展带来巨变的阐述。从早期具有奠基意义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到当今颇具影响的“哈姆迪诉拉姆斯菲尔德案”,奥康纳大法官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梳理了法院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深刻教训,而这些关键节点和历史时刻也勾勒出国家进步的历程。 在这本书中,你将了解到法院的内部工作情形;也将看到许多受人尊崇的法界泰斗的小故事。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先辈,以睿智、坦率而笃定的语气讲述了
《皇上走了》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以百年中国的每一年为一个节点,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那一年的一个司法故事,并用浅显易懂的方式简单讲解背后的法理,重点揭示在“皇上走了”的现代国家中,我们在法律观念、意识、程序和功能上的种种境况。本书用“法律”的眼光来打量历史,用“法治”的标准来衡准故事,牵扯了大量的政治、文化事件与人物:从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到蒋经国、陈水扁,从鲁迅、胡适、粱漱溟,到胡风、雷震,从李大钊之死、东陵盗墓、西安事变到审判“四人帮”……全书在一百件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力图挑战既有的历史“常识”,唤醒当下的“法律”意识,启发未来的法洽“观念”。
《建筑业企业法务指南》立足于建筑业企业法务人员工作需要,从企业建立、完善法务工作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为出发点,从合同管理、项目经理管理、财务管理、诉讼案件处理、清欠与民工管理等层面系统介绍建筑业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技巧,穿插大量文书、制度范本和常用表格、函件模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建筑业企业法务指南》是建筑业企业法务工作的案头书,也为律师从事建筑业企业法律顾问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生物多样性政策与立法研究》由于文轩所著,本书系统总结了他这些年来在生物多样性政策和立法研究方面的成果,特别是有关生物多样性政策与立法的理念基础、我国生物多样性政策与立法的健全与完善以及关于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立法和农业生物安全立法的专题研究。
在本书中,作者从社会中发生的诸如排队文明、免费体检、电话吸费、手术签字等小事以及诸如聂树斌案、彭宇案、“纸包子”事件、华南虎事件等要闻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述法治的精神和法律的意义。作者是“目中有人”的作者,而本书堪称“普法”的佳作。
这是一本探讨死刑存废话题的书。作为“废除死刑协会”积极推动者,张娟芬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不同死刑犯的犯罪成因,审判经过,以及执行经历,让人在杀戮与死神的边缘思考关于生命、公平、正义等一系列的命题。帮助读者对死刑制度及其残忍和不合理的地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本书对于地区司法审判制度的一些探究对于中国大陆的司法审判制度建设也应能有所借镜。
本书以刑事司法实务界归纳刑事案件诱发原因的“酒色财气情”五大原因为基础,并以这五个字作为本书的框架和章题目;同时每个字项下容纳五个故事,每个故事采取“案、法、理”的结构布局,来对“酒色财气情”进行诠释。
《木腿正义(增订版)》一书共收录作者以前的31篇文章,其中上编16篇谈法律,属于带有学术性的法律杂文;下编15篇谈文学,学术性较强,也包括一些访谈文章。法律与文学、法律与社会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作者凭借其深厚的法学与文学功底,结合法律和文学个案,立足社会现实,以其一贯犀利的笔锋为我们展示了法学、文学、法律与文学不一样的图景。一如作者此前的著作,书中同样配有30多幅西洋名画的插图,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