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侦查制度比较研究:以侦查权的优化配置为视角》共分6个章节,主要以侦查权的优化配置为视角,对职务犯罪侦查制度作了比较研究,具体内容包括职务犯罪侦查制度概述、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制度的历史考察、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横向配置、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纵向配置、职务犯罪特别侦查权比较研究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犯罪心理学(第三版)》突出了犯罪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心理各相关因素分析,国内外个体犯罪原因学说述评,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变化,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点。在犯罪类型心理方面,《犯罪心理学(第三版)》根据多种标准对犯罪心理进行分类,并分别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故意犯罪心理和过失犯罪心理两大类。
侦查作为有侦查权的机关和部门的一项专门工作,它的任务不查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追查就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而且还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职务犯罪侦查讯问原理与技巧/侦查原理与询问实务丛书》在收集整理职务犯罪侦查讯问实践办案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参考和吸收外的新研究成果,对职务犯罪侦查讯问领域内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重点研究了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职务犯罪侦查讯问中的问题、职务犯罪侦查讯问的要求、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理论模型、职务犯罪侦查讯问的构成环节和操作流程、职务犯罪侦查讯问中的情绪控制原理、认知控制原理、供述引导和侦查汛问中的活题管理等理论和实务问题。
犯罪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共通问题,由于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故犯罪人大多隐藏犯罪的预谋,隐秘地实施犯罪。警察的职责之一就是揭露犯罪真相,抓捕犯罪嫌疑人。这之中研究并了解犯罪心理最为关键。如何观察刑案现场的有形迹证,重建犯案经过,进而「剖析」犯罪人的心理迹象,再根据对犯罪心理的以往研究,最终「描绘」出犯罪嫌疑人的外部特征,为侦查人员缩小排查范围提供参考,将其称为「嫌疑人心理画像」,廖有禄博士将其称作「犯罪剖绘」。 所有的研究都源自实务。在长期的刑事侦查中,警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犯罪类型和作案手法、极尽科学手段的同时也发现,对犯罪心理现象的研究和了解非常重要。从最初的经验或直觉分析开始,到进行个案调查访谈研究,再到近年来的犯罪心理分析各种方法的出现,这一领域的研究也趋于系统化。本
吴克利先生在反贪侦查工作中亲身参加过许多重大疑难案件的审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审讯经验。而且他认真学习,潜心研究,笔耕不辍,在最近几年中连续写出了多部关于审讯的专著,包括《贪污、贿赂案件的审讯技巧》、《审讯心理攻略》、《审讯心理学》等。在这部《审讯语言学(修订版)》中,他从审讯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系统介绍了审讯语言的运用原理、行为规律和技能技巧,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