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法背景下精神障碍的识别与干预》对各种疑难问题作出细致的法律解读,为家人、学生管理干部处理学生精神障碍提供相关法律指导。此外,《精神卫生法背景下精神障碍的识别与干预》还对疑似精神障碍的相关知识、精神障碍的诊断、住院治疗程序、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学校的法律责任、精神障碍专业医疗机构责任、心理咨询师的责任、精神障碍的预防等都作了相关描述。《精神卫生法背景下精神障碍的识别与干预》的章节安排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一致,每一章根据需要选取法律条文、典型案例、相关链接等板块进行编写。
从1986年颁布《矿产资源法》开始,经过近30年的制度建设,我国矿产资源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矿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目前我国矿产资源领域中的种种“乱象”仍十分严重,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权力寻租等等,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和谐;同时,经济全球化之下的矿业全球化,也对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矿产资源法律制度改革的“十字路口”,制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将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其意深远。李晓燕的《矿产资源法律制度的物权化构建》从国际与视角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法律制度所面临的时代挑战与现实困境,对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法律制度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与检讨,立足于民法学的基本理论,以公、私法的划分为逻辑出
《物权法(草案)》的审议吸引了民众的目光,也将大家生活的居所房屋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争论最多的就是物业管理问题。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型的服务性行业,还未制度化、规范化,由于认识上、立法上以及实际操作方面的原因,存在的法律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显露出来,其现状不容乐观。 本书即针对实际问题,立足物权的基本原理,从土地使用权、物业管理合同、业主团体等不同角度,并结合《物业管理条例》,对物业管理进行探讨、总结、研究,明确了物业管理中的各种法律关系,旨在寻求有效解决物业管理纠纷的途径,以使物业管理不断深入发展,并进一步为物权法的早日出台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础。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近现代民法上一项十分重要的概念。本书立足于比较法与法解释学研究方法,翔实考察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各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立法史与晚近以来的发展动向。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萌芽、形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法律构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若干问题等作了详尽研究,并提出了在适当的时候制定我国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的建议。书末附有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若干立法文献。 本书是中国大陆部研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著作,一方面可以为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简陋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从学理上提供解释论,并作为评价、检讨、完善它的参照;另一方面,也可为各级法院民事法官裁判案件提供参考,以及为学习、研究、讲授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学生、学者、教员提供参考。
由于我国现行物权法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粗略规范,诸多内容的遗漏不能平衡业主之间以及业主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利益,致使在实践中引发了新的纠纷,这些问题都与成员权行使相关,故对于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就迫在眉睫。 为了适应社区治理创新的现实需求、有效地保护社区业主利益,本书对国外业主自治中成员权行使的立法及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并通过对我国相关立法与司法进行检视,以传统共有关系理论为基础,循序渐进地探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成员权的地位、内容、行使、救济等问题,设计物权法上的成员权制度及社区业主自治的一般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