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在目前过于求大、求全、求洋、求新的学术氛围中,选取购买权这个“老”命题进行研究,除了有助于购买权制度自身的科学定位和理论完善之外,亦为如何以更加理性、客观、细致的态度对待深以为详的普通制度带来的启发,为我们如何进一步完善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一点新的思路。 本书从购买权的概念人手,细致而深入的探讨了购买权的价值、法理基础、历史演进、性质类别以及运行规则等内容,并对我国现有的制度内容进行了全面考察,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购买权的立法建议。应当说,这是论述购买权制度较为详细、完备的一部学术著作。
本书是关于中美物权法的论文集,分四个部分,包括:物权的一般规则及制度;所有权及物权登记制度;用益物权制度;担保物权、占有保护及其他。该文集具有较高水平,在某些方面较有新意,并对我国物权法的制定有启发意义。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学生使用。同时,也适用于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参考之用。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体系和内容为依归,阐述物权的基本法理,缕析《物权法》的主要规定,例解《物权法》的重要制度,力求简明、透彻,裨益对该法的理解与适用。本书的主要特色在于简明扼要、结合案例阐述原理与制度。
林权制度是一般物权制度的衍生制度,其核心是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基于物权理论的林权法律制度研究是从物权角度出发分析并完善我国林权制度,其理论意义在于将物权理论引入林权制度研究,在程度上创新林权制度领域的研究;其实践意义在于依法维护产权主体的财产权益和加强对个人财产的保障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纠正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物权权利制度。本书以一般物权理论为研究基础,以系统论观点和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厘清我国林业产权制度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我国林业物权制度创新方案。
确立财产归属和利用秩序的物权法是罗马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罗马法对现代民法影响深远的部分之一。体现物权基本精神的“对物之诉”在罗立之初即已存在,后来的法学家们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了古代世界发达的个人所有权理论、占有制度以及促进财富利用的他物权制度。罗马物权法内容复杂、体系庞大,其中很具基础地位的就是所有权和占有制度。本书即以这两大制度为主要内容,在对罗马法相关原始文献和各种理论学说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的基础上,对这两种制度的产生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经历的发展变化、制度的具体内容以及在法律上的保护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尽可能还原出它们的历史原貌,也使今天的法律研习者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这些制度的“罗马法基因”。
《物权法》颁行后,中国出现了不少的实务新问题和理论新动向,要想有效应对这些新情况,就必须再审视物权法的基础概念和基本规范。本书对物权法的规制对象、债权与物权的关系、物权客体、物权法定、物权公示、物权行为和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探讨时,本书运用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既充分尊重中国实证法规范和学理,还有效借鉴德国、瑞士、拉丁法系等他域经验,并紧密结合中国的物权实践情况和约束要素,体现了“后物权法时代的新思维”。如果把物权法教科书中的相关知识称为初级课,那本书就是有关物权法基础概念和基本规范的高级课,可给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更深入的思考空间。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体系和内容为依归,阐述物权的基本法理,缕析《物权法》的主要规定,例解《物权法》的重要制度,力求简明、透彻,裨益对该法的理解与适用。本书的主要特色在于简明扼要、结合案例阐述原理与制度。
本丛书旨在介绍一种分析及解决法律问题的系统性方法,即归入法和关系分析法,这些方法是德国法律职业者在法律学习初始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一种可完全独立于法律条文之外的分析框架和思路。书中采用中国法律和中国案例,以法官亲历式的教学方式,将法律适用方法融入个案裁判过程中,希望能帮助中国的法律适用者建立起一套高效、准确的解决法律案件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