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专论》将经济法界定为调整市场监管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据此,本书分为经济法原理、市场监管法和宏观调控法三编,并分别就各编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和研究,进一步拓展、深化了对经济法的理解和认识,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较为清新、隽永的经济法画卷。
《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法律思考》作者周珂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法律进行研究和思考后认为:,关于气候变化的认知,首先需要的是理念上的良知,其次才是科学上的认知,所谓气候变化的良知要以环境意识为基础。第二,从法律的视角,首先需要进行利益格局的分析,利益的分析并非仅仅传统意义上的法律公平正义,而是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公平正义观,如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第三,知行合一需要合作各方的利益妥协,也需要变通,即各尽所能。碳减排与清洁发展的二元机制不能被强制减排的一元机制所取代,相反,要鼓励多元化的治理机制,特别是水循环治理对温室效应的修复功能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第四,中国碳减排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催化剂,应当纳入环境保护的体系,即以环保为主导而非经济主导。 第五,应对气候变化,认识要良知,行动
本书介绍了达能娃哈哈国际商战的整个过程,对达娃之争背后的权益结构、利益冲突、治理结构以及力量博弈进行了动态分析,对达娃之争所涉法律问题包括红帽子企业产权问题、企业控制权之争、董事侵权问题、商标权纠纷与处理、公司僵局纠纷与解决、公司治理结构风险与防范、政商关系处理、舆论危机化解、中外合资企业法律风险与防范等问题作了深入解读,并揭示了达娃和解的缘由与内幕,以及达娃之争带给我们的启示。
《走协调结合之路(刘文华文集)》编著者刘文华。本书收录了我国经济法学家刘文华教授的代表性文章。从本书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法发展的一些脉络,可以说,本书中考察了解我国经济法发展的重要的参考文献。
《分销行为的反垄断规制》从企业分销行为的表现形式和经济理据以及中国、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六个司法辖区相关法规和案例着手,梳理、比较了分销行为的反垄断规制在上述司法辖区的发展现状。本书具体辨析了代理协议、转售价格维持、排他购买、排他分销、排他客户划分、选择性分销、特许经营等常见分销行为的界定、竞争效果和合法性评估,深入评析了与零售渠道有关的进场费问题和品类管理协议,实证调研了中国乘用车售后市场上的纵向限制。本书主张反垄断执法应避免机械的类型化和简单的非法推定而不合理地打击分销行为,同时应当避免对分销行为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在评析各法域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本书解读相关理论与实务问题,从不同层面适应反垄断法执法机构、学界和实务界的需求。从执法和理论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