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的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均起步较晚,无论是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是法律制度的健全程度,均与国外法治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而言,虽然学界对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适用的原则、制度、程序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且仍未完成建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理论基础的任务;从法律实践的角度而言,虽然已有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和相关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也有一些地方司法机关探索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但尚未建立起一套相对独立、完整且行之有效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宋英辉、甄贞主编的《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研究》立足于以上现实,通过比较研究、实证研究、思辨等多种研究方法,力求在考察国外相关
本书由程春华法官任主编、李辉东法官任副主编,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和厦门大学的硕士生共同完成。在写作过程中认真学习了人民法院2001年12月21日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广泛参考了中、英文证据法资料,并从因特网上获得了许多信息;其间,结合研究生《民事诉讼法》、《证据法》等课程,举行了多次专题学术讨论。初稿完成后,又作了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力求在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为我国民事证据的立法、司法实践和学科发展做一点贡献。
由美国知名教授以平实易懂的语言讲述上诉技巧的实践;全书内容涵盖了上诉状书写的全过程:受众分析、上诉实践的概括、再审的标准、上诉状的书写技巧、查阅案件记录、法庭调查中的运用技巧和进行有效辩护的方法;同时列举大量优劣对比的文书实例,并以特殊的标记标识,易于读者识别和比较,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独特的文书测验,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认识到自己的强项、缺点和差距;附以辩护状的样本,指明重点并解释了选择这种技巧的原因。本书对于上诉辩护和高级法律文书的写作而言是一本非常理想的实用读本。
与娱乐法相关的诉讼案件,一般包括名誉权、肖像权、著作权等侵权纠纷案件和演出合同、演艺经纪合同等合同纠纷案件。侵权纠纷案件是娱乐法领域所需探讨的重要领域,而娱乐法合同纠纷案件与一般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并无不同,往往只是因为当事人的知名度使得该类案件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还有一类案件,也与娱乐法相关,即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影视投资类纠纷,囿于笔者的审判范围和研究兴趣,对于该类纠纷案件尚未涉及。 本书主要分析前述两种诉讼案件,理清法官在该类案件中的审理思路,既是对娱乐法诉讼案件的汇编整理,同时也融入了本人在传媒行业和案件审理中的经验提炼。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并非简单纯粹的技术规则结合,相比“书本上的法律”而言,“行动中的法律”即法律执行更具有研究价值。本书选取了不同的公司股权结构、法律传统、公司治理环境的典型性国家(包括源起国、移植国家),分别从纵向(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各个国家中的发展沿革、立法动态、实施实效)和横向(不同国家的公司股权结构、微观公司治理环境对实施效果的影响)两个方面,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不同国家的立法动态和具体规则进行综合分析论述,力求使本书具有较高的制度研究方面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而为完善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提供发展方向。
本书以房产纠纷诉讼流程为脉络,结合基础理论、典型案例阐述诉讼流程中的办案技巧,是理论与实践、实体与程序相结合的实务性著作。书中内容力求从细节着手,梳理诉讼程序中的各项具体规定,详解司法实践中各类房产纠纷的处理方法,分享律师办案中的经验与技巧,使读者迅速掌握房产诉讼诉讼要点和案件程序中应注意事项,对于律师、房地产企业法务人员及热衷于房产纠纷研究的读者具有很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调解作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在灵活便捷、案结事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调解能否成功,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把握双方心理活动规律。本书首次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心理学原理在诉讼调解实务中如何运用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深入调研上百个真实案例,生动再现成功调解现场,提炼调解成功经验和方法。“法官在调解中需具备的能力”“影响当事人行为的因素”“如何缓解当事人的情感、情绪”“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当事人的沟通策略”“调解人员转变当事人态度的方法”等等调解中具体、实际的问题在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无论是在当事人主义还是在职权主义的审判制度中,问答都是法庭话语(courtroom discourse)乃至整个司法体系中最富有动态意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无论是国外还是,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互动角度系统地研究法庭问答的。 本书试图从言语行为理沦(为主)和话语分析(为辅)相结合的途径,通过对13场公开的法庭刑事、民事案件(包括行政诉讼案件)审判现场录音转写语料(约90余万字)的分析,以达到下列目的: 1.揭示法庭审判中问答主体间的互动机制以及法庭审判的问答互动结构特征; 2.揭示法庭问答主体内的互动机制,结构特征及策略; 3.描述法庭问答互动中的话语形式冲突并揭示其特征和原因; 4.解释法庭问答互动与目的的关系; 5.探讨法庭问答互动中的合作问题; 6,
《中国商事诉讼裁判规则》系天同律师事务所耗时两年,对十几年来以…高法院为代表的中国商事裁判典型民商事案件的裁判规则的精心梳理。对案例进行梳理、规整,进行解构、编排,在案例的海洋中探索规律,借鉴钥匙码,并加以改造,形成“中国钥匙码”编码体系。 本套书共十本,包括合同卷、公司卷、担保卷、金融卷、程序卷五类。在全面、系统整理过往案例的基础上,天同所还探索出一种案例知识的体系化结构,以实现对以往裁判实务经验的便捷检索。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法律实务中运用案例,同时也方便了法律教学和学术研究。
设工程合同纠纷涉及招标、投标、挂靠、分包、转包等诸多法律规定,并有许多建筑领域的惯例、产业政策和专业技术规范夹杂其中;纠纷规制既有民事法律关系,又有行政管理关系;案件标的大、法律关系复杂、专业要求高、证据材料庞杂、争议内容繁多等,都给此类案件的诉讼和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故司法实务中,不少当事人、法律工作者、律师,甚至法官,都觉得此类纠纷存在诉讼主体确定难、证据审核认证难、合同效力认定难、合法转分包与非法转分包区分难等诸多诉讼和审判难点。 为帮助广大法官、律师、法律工作者、纠纷当事人积极稳妥地处理和解决自己所面对、接手、代理或承办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或诉讼案件,作者在总结审判实践经验及借鉴相关法律著述的基础上编著本书,对此类纠纷案件,特别是其中矛盾最为突出的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
《诉讼法学研究(6卷)》一如既往,在突出诉讼法和证据法的原理研究、专题研究、前沿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证研究、对策研究和比较研究,力求学术思想性与实践针对性的协调,力求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的共同繁荣,力求学术研究价值与重要资料整理功能的兼顾,以更开阔的视角促进诉讼法学界的学术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