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可以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层。犯罪分层在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的犯罪层次实行区别对待,重重罪,轻轻罪,有利于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通过犯罪分层,可以统一“大刑法”体系,有利于实现刑事法治。通过犯罪分层修正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等罪刑规范,有利于刑法体系内部协调。把死刑限制在“最严重犯罪”层次,有利于控制死刑。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犯罪分为微罪、轻罪、次重罪、重罪(包括最重罪和一般重罪)四个层次。
本书著有大量关于国际范围内公众对犯罪及刑事司法的态度方面的专著和文章。鉴于平民主义在政策制定方面的倾向和一种围绕“授权”给社区或与社区“重新建立联系”理念而不断产生的政治言论,本书设计的课题已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书不仅从全国范围内对国有资产的总量、所有、监管、经营情况作了详细介绍、概括,从国有资产近年来流失的概况、严重性、原因、几种表现形式作了全国系统的分析论述,而且重点对国有资产人为造成流失中的违法违纪犯罪的各种表现现形式,概念、特征、认定界限如何认定及处理处罚,一一作了具体详细论述介绍。成为目前本全面系统论述国有资产流失中违法违纪犯罪,研究如何防范国有资产因失职、渎职等人破坏而流失现象的发生,指导执法机关和经济主管机关及直接从事国有资产监管、经营的经济战线同志共同维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专业工作指导书,相信它的出版,为严格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加大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中的违法违纪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做到稳、准、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刑法(分则)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第3版)(套装共2册)》凝结了刑法理论研究中较为一致的观点,又总结了司法实务中的具体解决方法,综台反映了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成果。系我国目前系统研究与阐释刑法及其配套规定的集成之怍。
本书作者突破“刑法”的围城,从犯罪学、刑法学、社会学、刑事政策学以及网络技术科学等方面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分析网络与网络犯罪问题,以期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对网络犯罪进行有效控制。本书内容新颖,不仅分析了网络犯罪的原因、特点、类型,而且提出了控制网络犯罪的对策,并辅以案例及其简析,对法律工作者办案和研究有所启迪。
《和谐社会语境下刑法机制的协调》收录了此次研讨会的论文。本文集分为立法模式与刑法机制的协调、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协调、刑罚体系与刑罚结构的协调、刑法与相关法律的协调、刑法与有关国际公约的协调等栏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会议参加者在“和谐社会语境下刑法机制的协调”这一课题上的研究成果。
本书中的51个案例,能够成为令人信服、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案例,作者通过对每一个刑事无罪判例的描述与分析,透视每一个刑事案件审理的全过程,汇集侦查、控诉、辩护等多方面意见,展现法官独特思考视角及裁判理由,在程序的进展中探寻实体争点及案件真相,在个案分析中阐释和发现法律,探求法理、法意。综 观全书,专业性、真实性、学术性、实践性构成了本书的基本特点,作为我国部以一个司法区域为主系统的研究刑事无罪判例的著作,填补了法律研究的一项空白。
本书采用的关系分析的理论、方法打破了犯罪学讲究的沉闷。在研究范式篇,作者对犯罪学的概念、对象,方法、历史发展进行了独特的梳理。在犯罪关系篇,犯罪特性学,犯罪形态学,犯罪定义学以及犯罪规律学构成了——个全新的犯罪学体系。在社会反应篇,犯罪学回归到刑事政策,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以及被害预防等领域,使刑事规范学和犯罪事实学各自获得了新的意义。
在你我的身边,刑法可能是你最常听到的法律了,可是,很难说究竟在所谓懂刑法,用刑法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了刑法。对刑法的理解不是简单地对法条的铭记在心,更包括了一种综合的社会的综合评价,是一种在情况下的社会正义的声张!刑法以社会为基础,各国的社会情况各不相同,中国的刑法要和中国的社会相结合,在理解社会的基础上,你才能懂得刑法制度,刑法规范决不能,也不可以是由某些人随意而造的,它的产生是经历了社会的检验,淘汰,保留而存留下来的符合社会正义的那部分!懂得刑法的社会性,你才能懂得刑法正义性,这也是当代对一个学习刑法,应用刑法者的一个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本书即从刑法的角度对法的社会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是我们学习刑法的精神的良师。
本书是作者从《刑法哲学》一书所开始的刑法理论探索的继续,本书以人性——理性与经验以腑的意志自由问题,作为一个理论视角,审视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建构起来的刑法理论的基本框架,作者提出 人性的理性与经验二重性的原理,肯定人在存在论意义上的行为决定论和在价值法和司法的人性基础。在犯罪的人性基础中,作者论述了犯罪存在论与犯罪论;在刑罚的人性基础中,作者论述了刑罚存在论与判例论;在立法的人性基础中,作者论述了刑罚存在论与刑罚价值论;本书以人性为切入点,对刑法进行了哲学的综合分析,其中包含大量哲学、法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物学业等内容,使本书具有相当的理论包容量和逻辑穿透力。本书结构对称、体系严谨,反映了作者孜孜追求的形式美,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 本书是作者继《刑法哲学
法律格言是法律文化遗产的精华。本书从基本含义、内容在根据、具体内容、适用问题等方面对二十余条刑法格言展开了阐述,使用的法律格言达三百余条。书中的黑体文字均为法律格言,其中既有古罗马的法律格言,也有英国、德国的法律格言。读者无疑将对这些法律格言以及作者的阐述留下深刻印象。
社区刑罚执行评论(第十卷)主要内容包括社区矫正立法研究,工作交流与探讨,关于社区矫正性质的专题研讨,关于短刑犯能否适用缓刑的案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