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犯罪惩治与防范丛书》中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罪界限与定罪量刑研究》一册。书中针对现实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立法规定与司法解释的精神进行深入浅出的研究分析,力争对多数问题给予一个比较令人信服的司法处置对策,希望以此来减少职务犯罪惩治与防范中的定性不准与量刑不当情况,从而为打击职务犯罪、促进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本书是日本目前最为的刑法教科书之一,本书体系完整,观点成熟;概括全面,分析入微,堪称日本当今刑法学界通说见解之集大成和刑法体系书之典范。本书内容的基本特点是,从犯罪的本质是违反社会伦理规范的法益侵害行为的立场出发,当代日本刑法学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之争,将国民的法律感情作为刑法解释的重要参照,并且将这种基本考虑贯彻到对每一个具体问题的分析当中。
本书对犯罪学的一些基本范畴作了翔实的阐述。全书共分十一章,论述了犯罪学的三个研究方向,犯罪黑数,文化堕距、社会控制失调、不良传媒等社会因素与犯罪的关系,犯罪遗传生物学的研究视角、青少年犯罪的生物因素以及社区预防,条件预防,对犯罪被害现象、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犯罪被害因素、犯罪被害补偿制度和被害预防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经济犯罪和腐败型犯罪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刑法分则适用典型疑难问题新释新解(第2版)(全新修订精编版)》精选了司法机关在犯罪认定中存在争议的一些问题,以现行刑事立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为依据,通过理论阐释和规范分析,结合实践,力图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从而正确地适用刑法。法律是一种规则,而适用则是其生命,只有得到切实执行的法律才是真正具有效力的法律。 基于为司法实践服务的目的,《刑法分则适用典型疑难问题新释新解(第2版)(全新修订精编版)》在体例和内容上强调“实用性”,并不苛求体系上的完整和内容上的面面俱到,而是紧紧抓住分则罪名适用中难点、疑点集中的典型问题作了精辟剖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为方便司法人员对有关法律文件的快捷查阅和适用,还在相关章节问题之后附有的刑事立法、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刑法分则适用典
本书选取了刑法学30个重要专题进行研讨,在“导论”部分对西方刑法学研究的经验和我国刑法学研究的现状进行宏观分析,以描述刑法学发展的总体态势。在接下来的诸章中,就刑法客观主义、罪刑法定、客观归责、法益侵害说、目的犯、放任、违法性认识、绑架罪、故意杀人罪、受贿罪等专题进行细致分析。在“代跋”中,对我国刑法学发展的知识形态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和导论的“宏大叙事”首尾对应。本书对于推进刑法学研究的发展进程,提升刑法学者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解释技巧都有积极意义。
对中国人来说,本书标题中的“原理”一词本是外来语,实际是源于日本语中的genri,意译英语theory,principle,译成汉语大体意思相当于“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之所以借用这一早已被国人泛用和滥用的“舶来品”,旨在试图说明文本所研究的课题并非是要对中国现行检察制度进行注释,而是探讨作为检察制度基石的有关诉权本质属性方面应然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换言之,笔者在这里试图进行的工作,旨在重新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背景之下有关检察制度方面的理论框架,以此甄别于非法治社会底下的检察制度,期盼中国检察制度也能够堂堂正正地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理论“专业槽”,而不想再沉湎于曾长期困扰中国法学界的那种肤浅的重复式诠释和政治语录般的简化说教。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深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现正呈现多样化和多变化的发展态势、信用证和信用卡犯罪的日益猖獗和花样出新就是在一背景下出现的突出现象。本书分别对信用证和信用卡这种涉及信用问题的犯罪的成因、犯罪构成、司法认定以及惩治和防范等方面的内容作了分析研究,希望对全面认识和有效防范这两种犯罪及完善相关的立法提供有益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