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司法文明博士文库中的一本关于抗诉权研究的论著。全书包括本体论——抗诉权是什么,认识论——抗诉权如何定位,价值论——抗诉权何以正当,实践论——抗诉权如何运行,发展论——抗诉权运行如何完善等五章内容。
《行政诉讼实务指引》由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审判长蔡小雪、甘文共同撰写,对行政法理论框架集行政诉讼实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对行政审判时间及行政法律制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现有的行政诉讼法理论一般偏向于法条释义,而《行政诉讼实务指引》对行政诉讼法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全新的构架,尤其是摆脱了长期附属于民事诉讼法的理论缺陷,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行政诉讼法理论书籍。
《公诉意见书写作与范例研究》细致论述了制作公诉意见书和出庭意见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附上了十余篇涉及多种犯罪类型、风格多样的公诉意见书,集中展示了公诉人的执法水平和司法智慧,充分体现了公诉意见书在出庭支持公诉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书以西方自白学说为线索,以翔实的中英文资料,对自白制度的基本理论、西方自白制度的产生和演变、自白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以及非法自白规则等一系列自白制度的核心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 本书的研究立足于西方,但又于西方,对自白制度所作的分析和给出的结论,是普适化的,以此探寻中国自白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解决是本书的最终目标。
《刑事客观性证据审查运用指引》以“对错案中各类证据的形态、特征、属性、价值的分析”为基础,以“将证据分类为客观性证据和主观性证据”为起点,以“客观性证据是证据相互印证的核心和主导”为理念,以“客观性证据的实质审查、信息挖掘、内涵解释、全面验证”为骨架,重构公诉证据审查活动路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刑事客观性证据审查新视角。
《民事诉讼办理规范与技能》是“中国律师执业技能经典丛书”之一。本书介绍律师代理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些知识、流程,揭示律师代理民事诉讼的某些技巧、技能,归纳律师代理民事诉讼可能涉及到的一些法律、规范,展示律师代理民事诉讼碰到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者从接受委托、庭前准备、法律援引、庭审参与技能、庭后工作要点、二审及再审代理、执行代理几个方面对民事诉讼的全流程做详细讲解。本书附带了大量的文书范本、典型案例、技能揭示及法规链接,是民事诉讼律师实务工作中的一个极好指引。作者并不强调“雕虫小技”,而是寄希望于以本书为起点,帮助初级律师实现执业行为的规范与业务技能的成长,助推律师不断开始新的思考、论争,不断修正对法律的理解,不断增加执业的技能,从而获得律师的“大智慧”!
民事执行参与分配是在执行竞合、案款分配、破产清算等一系列制度的“夹缝”中生长起来的一项制度。考察这一制度,需要回到执行参与分配制度设立的初衷上来,其本来不具有与破产法类似的“清算”功能,不应具有弥补破产法功能缺陷的功能。参与分配制度的改革,应立足于让破产制度和参与分配制度的原初功能各自归位。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的首要功能,是便利多数金钱债权人能够利用同一执行程序获得清偿;使各债权人公平分担债务人不能清偿的风险和损失,只是参与分配制度的次要或者附带功能。在此前提下,重置债权人申请参与分配的条件,以“团体主义”重置多数债权参与分配的顺序,并总结实践经验推动完善参与分配的救济机制。
《物权诉讼:原理与实务》以解释论为基本立场,以解决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导向,以物权诉讼为主线,以体系化的物权法原理为分析工具,按照“物权观念物权保护确权之诉物权变动”的基本思路,全面而系统论述了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内容,并在充分尊重本土资源和已有法律智慧的基础上,通过与域外法制相比较,总结了我国物权法的基本特点。
《用数字证明法律和诉讼中的实证方法》展示了一些社会学和统计学工具在下面两个领域中的应用:在法庭上提供证据,研究与法律有关的重要问题。全书包含大量的实际案例,涉及死刑、陪审团遴选、用工歧视、大范围侵权和DNA图谱技术等。解释了研究者如何导出宝贵而可靠的数据——通常这些数据并不难获得,也解释了这种努力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偏差的原因。用非专业语言阐明了如何处理辨别因果关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基本问题。
基层人民法院以及人民法庭在我国人民法院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全国各地基层人民洁柔守所审理的各类案件,占全国法院的80%,而期中人民法庭所审理的各类案件,占全国一审案件总数的40%以上,特别是民商事案件,因此,可以说,基层人民法院以及人民法庭对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公正高效审理,对提升全国法院案件审理的质量,提高公正司法的影响力,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至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