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的一部重要的著作,也是外学者较为重视和经常使用的学术资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该著作中,恩格斯系统而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论述了家庭的起源和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的产生原因和阶级本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探讨社会结构的内在机制,恩格斯明确指出:“历史时代和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范式转向,即如果说以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关注的重心还是主要落在生产场所(如工厂)的话,那么恩格斯在此处即打开了另一个重要场所的研究,即家庭。由此,也打开了通过家庭这个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去逐步展开并透视整个社会结构的研究路径。为
本书立足于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现实问题,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为依据,以时间为线索,从历史线条展开,用现代生态学视角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著作,返本开新,系统挖掘和提炼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内容体系、深入分析了他们生态思想历史发展内在逻辑及理论特征,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现代生态史观的发展以及学界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指导意义,确立马克思恩格斯在生态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高度分析其实践价值,实现对热问题的冷思考。
《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部面向“中国问题”的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能力本位理论和政治哲学的理论专著。全书分为四部分,部分为“基于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探寻哲学发展之路”(哲学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人学研究(核心论题),第三部分为能力问题研究(延伸,深化),第四部分主要探讨政治哲学视阈的社会层级结构(落实于“中国问题”),学术性强。逻辑严谨,面向现实人的生活世界,不仅提出了许多先进理念,还紧紧围绕当代中国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展开学理上的论述。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看,如何对待马克思丰义的态度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问题。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一个逻辑主线。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人九十多年的历史,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探索规律的科学态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
案例教学工作室研发的案例,其创新点是教材﹢原著﹢案例“三位一体”,即致力于打通教材、原著、案例之间的分离,实现三者之间的无缝对接。这一创新基于“两个现实”:,教学中的两分离状态:(1)教师与原著分离;(2)案例与教材分离。第二,案例研究中经典原著缺位,欠缺深度理论解读。因此,工作室的具体做法就是,步,在案例选取上下功夫,一是遵循前沿性。前沿性案例即当今重大现实问题类,实现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真切关怀;二是注重经典性。经典性案例一类是指穿越漫长的历史时空仍给人情感冲击和思考的发生在过去的真实事件,另一类是思想史上的思想实验以及寓言神话等。第二步,以经典著作为依托对其进行深度理论解读,体现马克思分析某个问题的整个思维历程,而不是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