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世纪以来,腐败已成为公共机构的特征。然而,直到最近它才成为持续的科学分析的对象、本书作者约翰纳·伯爵·兰斯多夫是德国帕骚大学经济学理论讲席教授,同时是透明国际的高级研究顾问。作为对这门发展中的学科的重要贡献,兰斯多夫的研究显示,深入研究制度经济学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进行腐败交易所必需的制度以及那些有助于抑制腐败的制度。他认为,比起通过惩治来进行遏制,腐败行为者更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作为腐败犯罪搭档的投机主义,以及落得不可信任的名声的危险这就暗示了一种新颖的反腐败策略——“看不见的脚”——由此,腐败搭档的不可信任性带来了诚实和良治,即使是在缺乏良好意图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本书结合了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一流的实证研究,对于关心反腐败改革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可谓十分宝贵的资源
贪权是优选的贪,迷恋权力是官员仕途很可怕的陷阱。万银峰和但晚生编著的《贪权之伤》集中梳理了近些年来查处的贪权腐败案例,从中选取典型性案件10件,从攫取权力、玩弄权力、滥用权力等不同侧面,考察分析了贪权腐败的不同表现。全书以个案深度解析为研究重点,采用纪实和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导致贪权腐败发生的人性弱点和制度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就不同问题提出应对方法和策略。书中所选郑筱萸以权谋私、李堂堂拉票买官、李长河雇凶杀人等案例,资料详实,人物蜕变历程清晰,思想根源剖析深刻,给广大党员干部以警示和启迪。
腐败与腐败治理是当代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共同话题。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都曾经经历过一个腐败严重泛滥的阶段,且腐败高发期都无一例外地集中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转型时期。本书集中讨论了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地区)在转型时期的腐败状况和腐败治理经验,探讨转型期腐败的内在动因和治理路径,进而投射到正在经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中国,探寻中国式廉政的道路和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列车逐步跨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机遇与的挑战同时并存。历史在快速前进,矛盾也层出不穷,社会在深刻变革,腐败也易发高发。治理腐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我们党和我国政府对出现的腐败现象一直保持着高度警觉,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的同时,从未放松过征治腐败,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逐步走出了一条个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的成效。近年来,我国更是敞开了博大胸襟,注意考察了解和借鉴别国反腐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并立足于本国国情,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实践向纵深发展。十分可喜的是,适应反腐败实践的发展要求,反腐败研究包括对国外反腐败研究正
隐形腐败指难以发现、难以察觉、难以辨别认定,足以让一般公众不容易认识到其为腐败的腐败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房地产交易、新型金融产品等领域的腐败隐蔽性日益增强,手段和形式增多。如何有效治理和防止隐形腐败,扎紧制度的笼子,是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书全面梳理了隐形腐败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期权交易、干股分红、假赌谋利、低买高卖、合作投资等十个方面,对隐形腐败现象进行深刻剖析,每章设置典型案例、警示提示、相关法规栏目,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理对策和处理依据,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提醒,帮助党员干部认清隐藏在温情面纱之下的隐形腐败及危害,提高党员干部的纪律和规矩意识,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忠诚干净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