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兴起仅十余年,其学理论述、体系建构尚处摸索阶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任重道远。本书从原理、体系与实践三个层面出发,以政治学的视阈为基本研究途径,在辨析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关系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和基本框架。主要论述了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社会性内涵以及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实现形式、范围和价值范畴等基本原理;初步构建了公共管理纵横学科体系;提出将公共领导作为高层次的公共管理进行研究;同时运用公共管理基本原理分析了活生生的行政管理改革现实,并对我国公共管理学教育及学科建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本书将作者十余年来关于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体系与实践的思考在一个框架中整合起来,以期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这也是对作者多年来关于公共管理问题的思考和研
本书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纲要性著作,专门为城市决策者所作,目的是使城市决策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城市建设,以及如何进行数字化城市建设。本书提出了传统城市管理的悖论,以及数字化城市管理破解悖论的路径和方法;介绍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理论基础、技术特征、管理架构以及相应的制度改革和机制建设。为了充分发挥DCMIP的信息优势,提升城市竞争力,本书最后建议各城市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尽可能拓展到城市运行领域及宏观城市管理领域。
本书是一个国际团队经过三年努力完成的作品。 本书提出了一套分析NGO问责部题的理论框架;不仅反映了NGO问责领域的理论探索,也反映了的经验和教训;偍供了全方位的透视,审视的眼光几乎触及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世界眼光,汇集了五大洲在实践中产生的精华案例。 本书可为关注中国发展特别是NGO发展的研究者、教师、学生、尤其是实践工作者提供富有价值的启示和指导。
本书是在借鉴国外社区发展理论以及总结我国相关城市多年来所进行的社区建设改革实验和社区管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全书共分十三章,内容包括:城市社区、社区管理、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社区保障、社区外来人口管理、城市社区管理的现代化、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等。
公共冲突解决在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作者通过其创办的最早的公共冲突解决研究中心,通过全国性的相关学术会议(该会议已年度化,迄今已有四届,分别由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主办),通过对外公共冲突大量案例的分析研究,推进其理论和方法,希望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将此研究成果汇集成册。其书稿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创新性。从内容上看,强调理论的前沿性,并注重理论的可操作性。无论是现实世界中公共冲突的当事方和干预者,还是对公共冲突与冲突解决感兴趣的研究者与学生,都需要了解公共冲突解决领域的进展,掌握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它力图满足这一需求,它反映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同时也针对实践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分析其背后的理论意涵。它既吸纳了国际学术界的前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