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冯友兰于1928年到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期间所写(1931年、1934年分别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该书以 释古 的态度来写中国哲学史,得到了陈寅恪、金岳霖这两位审阅人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冯友兰北大哲学系毕业,又赴美师从杜威。他站在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用西方的哲学概念、系统地运用新方法来重构中国哲学:分子学时代-经学时代上下两编,从孔子到康有为,架构起中国两千多年来清晰的中国哲学发展脉络,把中国几千年来伟大的思想一一展现于世。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
石涛是传统艺术后期发展中卓具创造精神的理论家,《石涛画语录》可谓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的压卷奇作。石涛论画以 一画 为中心, 一画 是天地赋予人的生命创造精神,荡去一切遮蔽,将人的创造力释放出来。石涛说, 法自画生 ,法,不自古人生,不自山川外在面貌起,自我的心中出,在我此时此刻作画时的笔下流出。它所表现的就是石涛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是为我法的创造原则。
清初八大山人是独创派艺术家,也是一位深邃的思者。作为一位僧人艺术家,他所服膺的禅宗曹洞宗思想旨趣在其一生艺术创造中烙下深深印迹。曹洞宗以 渠正是咱,咱非渠 学说为宗旨,其创始人洞山良价一日过河涉水,看到水中自己的影子,豁然开悟。作偈中有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的话。影子(渠)由我(咱)照出,而我非影子。良价在返自观照中,发现了真性。八大山人 画者东西影 的艺术哲学,正是以生命真性为中心而展开的。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勃特兰 罗素的哲学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45年,全名为《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其写作目的是揭示 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在这部敦厚的著作中,罗素将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及人物辟专门章节以作详细论述。 全书具体分为 古代哲学 天主教哲学 近代哲学 三卷,我们将该书分为上下两册,一二卷为*册,第三卷为第二册,以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开端,分别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犬儒学派,到逻辑分析哲学为止。共计80余万字,规模宏大而严谨,通俗易懂,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