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次第花开》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了解希阿荣博堪布,并通过短信、微博、邮件等方式向堪布提出各种在生活及佛法修行上的疑问,希望得到指导。这些问题在程度上代表了人们的常见疑问,因此我们对这些本自独立的问题进行了编辑和归类。 《透过佛法看世界》包含七个部分,一百八十余个问题,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介绍了佛法的基本见解和修行。书中大部分问答为首次公开发表,以前在媒体采访或通过菩提洲网站发表过的部分内容,这次又作了修改和调整,问题是老问题,回答却有新内容。 辑和第二辑主要阐述佛法能带给人们什么利益,如何从佛法的角度看待平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第三辑中,围绕有关轮回、因果、苦、慈悲,则更为具体地介绍了佛教在这些方面的基本观点。 第四辑针对已经开始修持佛法的人进行作答,
本书曾经过文史专家周绍良增订,列入“文史知识文库”,1991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2005年再版;2014年6月精装版本推出。该著作可以说是一印再印,一版再版,不断在售的国学经典。该著作首先是介绍寺庙殿堂佛像的一些基本知识,增加读者旅游和欣赏的文化趣味;增订内容包括佛教的胜迹、佛教文化艺术、漫谈汉族僧服等等,也均是艺术方面的,增加读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取名“佛教基本知识”,但完全无关于佛教教义理论。此次收入“大家小书”,之所以沿用这个书名,因为该名称是周绍良先生亲自同意的,已经成为一个国学常识的小经典,被广大读者普遍接受。
《定慧初修》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先生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论述的摘要,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观、、净土法门等所做的通俗讲解。
叶秀山著的《美的哲学(重订本)》并不局囿于美学学科内部的研究范式探讨“美”的本质与现象,而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高屋建瓴地阐发。通过剖析人与世界的关系和人的生存状态,作者将艺术视为一种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文化形式,一种历史的“见证”,表达了作者在“思”、“史”、“诗”相统一的哲学视角下独特的美学观与艺术观,并且呼吁让生活充满美和诗意。《美的哲学(重订本)》角度新颖,视野宏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大藏经精华:圣严讲佛经》是圣严讲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地藏 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佛遗教经》 、《四十二章經经》、《八大人觉经》、《华严经· 普贤菩薩行愿品》等的讲经记录,这些经典在佛教都 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大藏经精华(圣严讲佛经) 》中圣严通过浅显明白的语言,让人对佛教经典 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修生养性很有帮助,非常值得阅 读。
圣严是国际知名的禅师、教育家、学者、作家,特别重视戒行的提倡、禅修的实践、知见的厘清,且以精湛的佛学义理,配合健康浅易的修持方法,指导禅修。他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主张以教育完成关怀的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的目的。《人世间(纪念版)》是他的经典力作。《人世间(纪念版)》从禅的角度阐述道德伦理,推动心灵环保,提升身心品质,获得安心喜悦!
人可以永远快乐,而没有烦恼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恋爱的人害怕失恋、有钱的人害怕没钱、得意的人害怕失意。但是到底有没有一种“真正的快乐”呢?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只有希望,没有失望? 圣严纵观各种让人不快乐的原因:生老病苦、怨仇憎恶、患得患失、身心烦恼等,带领我们烦恼的层层迷惘,不但告诉我们什么是让人“受苦”的原因;更我们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有了圣严的开心妙语,快乐——将不再只是被外境左右的情绪反应,而是一种深刻的内在智慧力和慈悲力,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态度!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亲自执笔,首度向公众讲述自己与少林的深厚缘分。解读对当下少林寺及佛教生存环境的思考与探索,描绘他心中的少林。全彩印刷,近300幅珍贵图片,从另一个侧面理解少林文化,感知几代少林僧人为了传承少林文化所做的不懈努力。找寻出释永信的心路历程,对释永信及少林寺的所作所为有深入的了解。少林寺始建于北魏,迄今已1500多年,既是佛教重庙、禅宗祖庭,又是武学圣地;如今,少林寺更是走出国门,名播海外,“少林功夫”已经成为中华武术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但是,近些年来,一些媒体的断章取义、坊间的各种传闻使得少林寺处在舆论漩涡之中,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更是饱受争议。
《佛教格言精选(弘一编订)》收录了弘一所编订和标阅的格言集四种:《晚晴集》、《寒笳集》、《格言别录》和《〈永觉和尚广录〉摘要》。 弘一自号“晚晴老人”。1941年夏,掩关福林寺,录写佛经祖语警句102则,辑为《晚晴集》。《寒笳集》为明代高僧之一蕅益大师所著,经过弘一摘录编订。《格言别录》在《格言联璧》的基础上,汰其繁芜,录其精要,编订而成。《晚晴集》有净空的讲记,深入浅出,颇便读者。《寒笳集》和《〈永觉和尚广录〉摘要》文辞比较晦涩,以利阅读,特作注释。
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却在中国发扬光大,并传播到东亚等地区;直到今天,佛教依然是我国的大教。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自它传入中国的天开始到今天的地位,就注定这个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那么,佛教到底在中国走过怎样一段历程呢?在这里,通过300多幅精美图片,包括人物画像、建筑照片、文物图片、解析图、示意图等,为读者打造了一个立体的、彩色的和极具艺术美感的阅读空间,让我们能够从历史、文化、艺术、思想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的佛教,同时,也是佛教中的中国。
据我个人的看法,人一死就是涅架,不用你苦苦去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切不可掉以轻心。尽管人的寿天不同;这是人们自己无能为力的。不管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的一次生命的价值。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使人类和动植物都能在的一生中过得愉快,过得幸福,过得美满,过得祥和。 众所周知,禅学虽然号称来自天竺,实际上几乎是完全中国化了的佛学。在所有的中国佛教宗派中,独有禅宗流行时间最长,流行地域最广。个中消息,不难参透。 我国学者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来向我们解读那些深奥的禅心佛语。
《职场智慧38则》是圣严法师从佛法修行的角度阐述工作职场智慧的心灵作品之一。三十八则短篇分别从工作的意义与薪水、做事的艺术、人际相处、团队合作四方面,重新解释我们关心的诸多话题的内涵,并以佛法修行的解读给出这类问题的应对方法与策略,从而解决了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困惑,对个人与社会的成长发展而言,皆有极大的助益作用。 用心体会这38则职场智慧,你会惊喜地发现:不仅工作好修行,修行也已在工作中。
什么是比知识、智能更高的状态?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达生死而出于生死?种种我们面对生命的处境和疑惑,《心经》都有最核心深入的解答。星云大师讲《心经》,透过一则又一则生动的故事,以及佛法的真义,让我们了解《心经》、活用《心经》,在生活中成就最本然、好的生命。
奉化是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成长、出家、圆寂、埋骨之地。自宋以来,布袋和尚代替印度传入的天冠弥勒供奉于佛教寺院。
佛徒持诵的都是西来宝典,惟独这部《坛经》是东土学者自己的著述,它以一整套有关佛性、有关修行途径、有关领悟境界的思想,开创了纯粹中国化的佛教体系,并对中国文化在唐宋以来的流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本《坛经现代读》中,台湾学者东方桥先生以其融和各家于一炉的深厚功底,将《坛经》十品的基本内容和归纳分析,与中国禅宗的来龙去脉及各大流派的纷呈演变等有机结合,借助恬淡流畅的文笔进行串讲,娓娓动人,听者忘倦。
人可以永远快乐,而没有烦恼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恋爱的人害怕失恋、有钱的人害怕没钱、得意的人害怕失意。但是到底有没有一种“真正的快乐”呢?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只有希望,没有失望? 圣严纵观各种让人不快乐的原因:生老病苦、怨仇憎恶、患得患失、身心烦恼等,带领我们烦恼的层层迷惘,不但告诉我们什么是让人“受苦”的原因;更我们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有了圣严的开心妙语,快乐——将不再只是被外境左右的情绪反应,而是一种深刻的内在智慧力和慈悲力,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态度!
看玄侑宗久把脉日本人“精神感冒”,而他的妙方则来自佛学原理:人的生死都是摇摆不定的,一切恍如天神院子里的游戏。但现代人偏偏要用紧箍咒把自己束缚起来,无法随性而生、随遇而安,最终陷入抑郁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在生存不易的世间,种种责任与压力使我们疲于奔波,倦怠的双眼无暇去关注心灵的圆满,但我们终归只能用此身此心生活下去。日本禅僧玄侑宗久,解禅语,悟禅境,阐释禅思妙谛,只欲使“此时”“此地”更加充实,使人更是从容风流…… 《新经典文库:禅的生活》由东瀛佛门才子、芥川奖得主——玄侑宗久撰写,禅僧说禅,通过些须禅语,体味禅思妙境,坐卧停留,都有智慧。正如作者所说,希望《新经典文库:禅的生活》能够帮助芸芸现代都市之人少些迷茫,多些逍遥,变得自在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