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亦称《五千言》,相传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的开山之作,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为《德经》。《道经》讲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奥妙。《德经》讲述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
《鬼谷子》是一部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理论著作。本书对原作做了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皆附有提要以解析、导读,并精选了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案例,涵盖管理、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逐篇阐释、解读,用精彩纷呈的故事呈现鬼谷子的智慧谋略。
孔子讲《易经》不是《论语》式的说教模式,而是借卦象说天象,然后借天道而言人事,用儒家的观点而教化人类。今天读《十翼》,二千多年前儒者之言,仍能真真切切的撞击读者的心灵,从而省悟做人处事的道理。所以,本书解说《十翼》,其目的是让读者读圣人之言,履行天道和地道,践行新时代的人道,实现社会的道德教化,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发展增添和乐文明的音符。 本书不是就文字而作翻译,而是根据个人的理解,结合社会现实,倡导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启发文明,化育心灵,推动新时代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魏晋玄学冲破了两汉经学的桎梏,儒士们发现,世界是如此广阔;思想上,不仅可以从新的角度来理解原来的儒经,还可以从到家、法家、名家甚至佛教、道教那里汲取思想养料;日常生活中,他们知道除了名教之外,还有更多美好的东西,自然的绚烂,人情的可贵,生命如此不易,人生如此精彩
《易经》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影响到先秦诸子百家的思维活动和社会活动,进而影响到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展方向,因此被称为“辉煌的中华文明的总源头”“灿烂的世界文明的先行者”。 在《易经》占筮表象的背后,是可贵的历史文化信息资源和模块组合思维方法。本书从解析《易经》结构、挖掘易学价值的课题出发,以新的视角研究《易经》内在的宇宙观、变易观、方法论和辩证法,积极探索《易经》八卦模块组合思维结构的价值,通过探道、知道、悟道的路径,让《易经》这个中华民族的古老瑰宝,焕发出信息时代的灿烂光芒。
《孟子旁通》是台湾学者先生关于《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史”,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作了透彻的讲述。它使读者能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增长文史知识,获取。《孟子旁通》末还附有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老子的帮助》是对《老子》八十一章的意译与证词,王蒙在解读中博采众多名家著作的优势,借鉴任继愈的简明稳妥、陈鼓应的全面深究、傅佩荣的清晰明洁、钱鍾书的旁敲侧击、孟祥才的普及易读,加之自己的人生经验、思考历程,对老子及其哲学思想做出个性化理解和阐释。 在本书中,王蒙将带你了解老子的哲学思辨、思维方式、无为之法、处世奇术、做人奇境与文辞之美。他的道是世界的共同性,是世界的本原。他的观点振聋发聩、语出惊人。他的辩证法出神入化,令人惊叹。他的大智慧无所不在,不拘一格,浑然一体。他告诉我们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无胜有,以亏胜盈,宠辱无惊。他的文字字字珠玑、句句格言、段段警世、页页动心、如神龙巨鲸。 当你体会到老子倡导的天地不仁、宠辱无惊、上善若水、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无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易经杂说》内容提要: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终“未济卦”),而以对“乾卦”的解说更详。内容包括: 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等。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晓的特点。
本以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老子》抄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本为底本,经作者精心勘误、校订,并加以评析、讲解的《老子》读本。本对鲜为人知的《德道经》进行全译、通解的著作,全面颠覆世人认为《老子》就是《道德经》的错误观念,恢复长期被误解、被误读的《老子》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