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期,正当中国历史大一统格局定局前夜,群雄逐鹿,百家争鸣,时人心中谜团百结:血流漂杵、白骨盈野的战争何时终了?历史将走向何处?人性和文化将有何种变迁? 本书忠实再现了七十二位王侯、九十四位将相的纵横捭阖、生死荣辱,及众多士人、刺客、隐士非同凡响的行迹,呈现了一部全息互动的百年战国史,也展现了思想与历史的微妙互动,历史对人性的深刻影响;演绎了庄子一生行迹、思想形成过程、与诸子百家的思想互动,及其对时代与人性的冷眼旁观与独特评议,复活了一个傲视王侯一身骨气、学无不窥超越百家、卓然自立于整个战国时代乃至人类精神世界至高处的至人庄子形象。 庄子看透了战国谜局,也洞察到变局对人性和文化的戕害。他不卷入时代,自觉置身局外,以超然的姿态,在他自身克服了他的时代。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华文化中传播很广、历史地位很高的经典,作为其主旨的“道”或“天道”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至上信仰理念。然而,世人尘蒙于老子和《道德经》的歪曲误解却多不胜数,应验了老子所言“知我者希”。本书旨在透过种种迷误指向老子之真,即力图校勘出贴近老子真义的《道德经》文本,追问老子之道的本真义涵,寻找接近真实的老子,探讨老子学说在现代社会的真实意义。
《河洛精蕴》共九卷,分内、外两篇。内篇三卷,讲《河图》、《洛书》与阴阳、八卦、五行的关系;外篇六卷,讲《河图》、《洛书》在诸多领域中的应用。《河洛精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译介“四书”的夙望,蒋伯潜从小就有,其倾心血持之以恒,在边工作边提高文化水平的过程中,写就了这部《四书读本》。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然,我想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强大魅力和生命力。本书是学界公认权威的四书读本,民国时期的国学出版盛典之一,众多著名学者一致推荐。
《清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先生治清学史的代表著作。作者以时代为经,把有清一代学术思潮之流转分为启蒙期(生)、全盛期(住)、蜕分期(异)、衰落期(灭)四个时期,各述其要;又以人物为纬,对清代各时期的重要学派和代表人物的学术成就、学术观点、主要著述、师承关系等提纲挈领、择要发挥,堪为了解清代学术思想的入门经典。
物质世界的日益丰富丝毫不能改变人类精神世界的孱弱。西方医治人类精神的方案是用基督来拯救,而东方开据的医方为庄子的逍遥。今天的人类有着空前的文明,同时人类离自然也越来越远: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极度快感背后是人类精神世界里无法言说的痛苦:精神紧张、寂寞空虚、纸醉金迷、人格扭曲、道德败坏、信仰危机。人们疯狂地追逐外物,却忘掉了心灵世界的内在修养。这样,一些思想家、哲学家回归到东方,要以东方的智慧来医治现代人的“文明病”。于是,博大睿智的老庄哲学,以其独特魅力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老子·庄子》,可以让人品味人生,学会逍遥。老庄哲学让人们放开胸怀,站在更高的境界来看待我们的人生。老子的“道”,庄子的“无为境界”,蕴藏着很多从生活中升华出来的智慧,朴素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