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想好好地看一本佛教入门的书,请考虑选择本书,你是不会失望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对佛教已经有的成见,说不定本书会让你对佛教完全改观。 如果你是佛,请以本书印证你的修行。 不论是佛或非佛,本书都会帮助我们渐次笑看人间、认知因缘和合的运作走出困局,进而获得精神上某种层次的解脱。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苯教《大藏经》等许多重要文献资料逐渐公布于众,以及发现并公开出版当许噶塘蚌巴奇古塔中的苯教文书、图齐等西方人带走的珍贵文献和甘肃宕昌发现的藏族家藏古藏文苯教文献,至少在学术界,从根本上扭转了人们对苯教文化的忽视。原来一直是传闻而根本看不到的珍贵的苯教手抄本珍本和孤本,现在也可以用来进行学术研究。这些文献资料的发现给学术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绝好的研究机会。才让太、顿珠拉杰专著的《苯教史纲要》就是在利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以苯教历史为主线,试图勾勒出青藏高原本土宗教传统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以及在藏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所起到的作用,为人们展示一个长期被忽视了的文化传统的历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以补充现今藏学研究的不足。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会继续钻研,消化资料,加深对
本书主要包括三层意思:出离心、菩提心和清净心。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也名“求解脱心。”学佛的人,若没有真正的出离心,所做的一切功德,只能成为感人无善趣的因,不能成为解脱生死的正因。若以出离心为发起(动机),或为出离心所摄持(掌握)。所做不论大小何种功德.就是布施一把粗糠,或经一日一夜受持一戒,都成为解脱生死的资粮。菩提心,就是总观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为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求志证得无上菩提。学佛的人,若未发起大菩提心,所修一切功德,或堕生死,或堕小乘,都不能作成佛的正因。这个人也不能算是大乘人。若发起了大菩提心,虽然没有其他功德。也可称为菩萨;所做任何善事,都能成为成佛的资粮。所以在上士道中,修菩提心最重要。清净心,也称为离增益,损减二边的“中
《大圆满前行释修宝典》分为上篇“与轮回分道扬镳”,共七章,章开始实修前的准备工作,第二章机会:认出暇满难得,第三章无常:深思世事不确定,第四章业力:思维因果不虚,第五章痛苦:思维轮回诸苦,第六章选择:思维解脱的利益,第七章依止上师的窍诀;下篇“与众生共至菩提”,共五章,章究竟的护佑——皈依,第二章如意宝藏——发菩提心,第三章净障之王——念修金刚萨埵,第四章(之一)无量福德之源——供曼扎,第四章(之二)斩断四魔——修古萨里积聚资粮,第五章显现自心佛性的捷径——上师瑜伽。
时轮劫浊,物欲攫人,举世纷纭,钝置心法,况禅道深邃,剋证难期;余以默契宿因,嗜痂个事,觅衣珠于壮岁,虑魔焰之张狂,故不辞饶舌,缀拾斯文。然投滴巨壑,吹毫太虚,沉沉无补时艰,复将廿载。顷者,莘莘学子,惊顾域外之谈禅,攘攘士林,欲振堕绪,再请重铸斯编,冀复燃灯暗室;固知旧铅新椠,尽同梦里尘劳。唼响撩虚,等是狂思玄辩。禅非言说,旨绝文词,拈花微笑,能仁已自多余,渡海传衣,少室徒添渗漏,五家七派,无非自碎家珍,万别千差,透澈何劳竖指,斯编之作,为无为,何有于我哉??
全面完备地描述了中华大地上最主要、的各路神鬼仙佛…… 一个个鲜活的诸神形象站在你面前,与你进行时空的心灵对话…… 在作者的下,你将在轻松欢愉的氛围中阅读详实可信的文字,品味数千幅珍贵精美的图片,漫步在中国诸神世界中…… 当你听罢“马书田说神”,你会大彻大悟:诸神是人不是神,我们在诸神而前,尽管抬起头来!与其把诸神当成救世主,不如把他们当作一种吉祥的象征,当作自己的长者和朋友!
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与美国管理学学者彼得圣吉的对话录。两人谈论的话题非常宽泛,涉及东西方文化的异同、生命的起源等问题,南师还相机讲解了佛教禅宗修持的基本方法。下编是南师为圣吉等国外友人讲解生命科学、认知科学方面的知识。圣吉的提问简洁明了,南师的回答幽默、睿智,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和把握;而这组跨文化的对谈,也凸显了东西文化汇流的趋势。此外,南师关于银行、企业的观点与见解对金融家、企业家也颇有指导意义。
煮云法师关于佛七的开示,近代念佛的实录,记载佛七中的各种事迹,可作为研究近代念佛法门演变的材料。
《杂阿含经》是以的体裁,记述佛陀和他的弟子们的修行与弘法活动。经中揭示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如缘起、十二因缘、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等,故被称为“佛教圣典”。由于《杂阿含经》不重玄理、义解,重视的是修行实践,因而诵读此经,有助于现代人修行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