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他是干什么的,他会说他是个作家。这位作家在20世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比任何其他作家都大。 各路人等,各种职业,各种背景,各种命运,各种性格,只有这些“社会图像”中的人物才能反映出社会的面貌,而社会终究是有许许多多的个人和他们的故事组合而成的。本书足以证明德鲁克是最有实力的随笔写手。 德鲁克自称,从写本书开始,他“所写的一切无不强调人的多变、多元,以及独特之处”,他要对抗的,是一个集权当道、讲求统一与一致的时代。他笃信只有独立和多元的特质,才能护卫人类社会的价值,并培养领导力和公民精神。 正是基于此意义,应该让更多的中国人读到本书。
八十年代的社区研究为社区概念的复兴和社区知识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和制度创新的基础。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中国的社区概念和社区工作不仅成为学者的决策者关注的重要议题,而且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讲了国际社会工作模式的重大转变,社区概念、社区研究、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等内容,社区建设已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书为次全面系统梳理和总结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简称绿耕)过去十五年中国城乡社区社会工作(尤其是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经验的专著。书中关于社区社会处境的剖析、实务理论及方法策略的介绍和案例分析等是绿耕人对西方社会工作“植入”中国的本土化探索,对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和本土化发展意义重大。
本书基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治理智能化实践,注重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热点、难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深入解读,旨在深入探讨社区治理智能化路径。全书内容涵盖社区治理智能化方式、作用,以及智能化与基层党建、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公共安全、社区自治共治、社区共同体打造的关系等。
这是一部复杂的作品,它融会了德鲁克在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高度智慧。这是一部现实的作品,它是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工业社会的一个全面、独特、深刻的剖析,最为重要的是,它不仅给出问题,还给出答案的关键要点。这是一部预言式的作品,正如作画者在序和后记中提到的那样,本书中揭示的很多重要趋势和思想都在短短和十几年中变成了现实。这是一部影响重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样,这部作品在日本曾经产生过极其重大的影响。这是一部还需要继续挖掘的作品,这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毕竟,它融入了德鲁克多层面的智慧,也许,它思想的一鳞半爪,对我们来说却可能是开启一个新的想法的金钥匙。
美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社区”(Community)。这不免让人感到几分困惑:美国社会崇尚个人主义,那里有社团意志吗?那里有成熟社区吗?通过本书的阅读,让你了解美国是世界上社团势力最强、杜区组织的国家。你能在社区听证会上看到平民百姓与联合国秘书长一起议论家长里短;你能了解纽约族裔社区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你能看到社区环保老太太如何叫板市政府,守望绿色家园;你能看到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当天,华裔志愿者曾喆如何救助伤员而自己却被世贸大厦的瓦砾掩埋……
本书为“社会工作与管理丛书”之一,用普通社会工作的总体格局构建了符合中国社会工作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现状的团体社会工作框架。本书既有丰富的案例分析,又有深刻的理论思考,在教材体列和风格上均有重要突破。 这是一本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团体社会工作的教材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也是社会工作实务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各界人士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