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IASA的Guidelines on the Produ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Digital Audio Objects中文译本。针对数字音频信息的长期保存及维持其可信度问题,国际音像档案协会近期修订发布了该指南,对数字音频相关技术和操作给出了规范化的指导意见。该指南提出了数字音频制作和保管的相关标准建议、操作实践和方法策略,是各国相关专业人员开展数字音像制品制作和音像档案保存的指导性文件。目前,该《指南》已被译为法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使用。
《中国近代留洋法学博士考(1905-1950)》对中国近代(1905年至1950年)留洋法学博士进行了系统的考证和研究。重点集中在美国、英国和法国取得法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通过对各国法学教育及法学学位制度的演变等方面的阐释,研究了那个时代法学博士的心路历程、对中国法学教育的贡献。该书还收集了留洋法学博士的信札、手稿、自传、博士论文的书影,对于研究法学、教育学、中西文化交流史等也有很大价值。
青浦的教学改革实验基础宏大而扎实.实验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是世所罕见的。它具有中国特色,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范例,实验研究者提出的”学会教学”、寻找中西方教育教学的“中间地带”、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教育范式”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精髓,可与当代国际上的先进教育思想媲美.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宝库。《变革的见证顾泠沅与青浦实验30年》记述了我国数学教育传家顾泠沅教授扎根课堂的30年青浦实验研究。青浦实验肇始于全国范围的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旨在通过探求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学习的教学措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本书分三个部分:篇,青浦实验,穷则思变的扎根研究,第二篇,中间地带:跨越东西方教学差异,第三篇,行动教育:教师在职教育新范式。共27万字左右。
本书重点介绍了网络信息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和从事网络信息论研究需要的基础知识,并结合目前网络信息论研究的热点课题,介绍了网络编码、数字喷泉编码以及跨层优化设计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信息论概论、传统的信道容量分析、图论与网络信息流、简单网络的信道容量、多址信道的容量分析、网络编码、数字喷泉技术以及通信网络的跨层优化设计理论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使读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有关网络信息论的进展,并能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推动我国在网络信息论方面的研究。 本书是现代网络信息论的入门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学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作为参考书。
《绿色社会工作:从环境危机到环境正义》全书从绿色生态角度全面系统地向我们讲述了在当今各种自然灾害与环境危机并存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如何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预防和解决因社会或个人所而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同时必须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本书开篇便设立全新话语空间,简要说明绿色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以此展开讨论。本书分别从社会工作职业危机与社会环境灾难,如何利用工业化与城市化为人民谋福,工业污染、环境恶化与社会可承受度,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和解决社会问题,环境危机、社会冲突与集体迁移,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和边缘化,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方式限制人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等共计八个方面探讨社会工作者如何在绿色生态理论的指导下正确的开展实务工作,根据不同的情况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与环境之间开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