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日益强大,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走出了国门,与世界上一些的公司竞争,他们需要用大量的信息沟通,其中有一些人对他们来说是非常脆弱或者说是敏感的:消费者、分销商、销售人员、内部员工、客户等……会展是面对面的交流,将信息有效的传达给这个敏感的群体的重要场合,因此要知道如何妥善的管理。 会展是直接的,所以我们只有一次机会。结果只有好或差……所以必须要做好。 希望这本《会展活动的创意与设计》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帮助读者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企业会展,如何设计和使用才能使它成为真正有效的企业沟通的工具。 《会展活动的创意与设计》由雷蒙·托伦茨·费尔南德斯、徐侃、古颖所著。
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会展概要,展览会项目立项与可行性分析,前期和后期筹备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招展策划与展位营销、展出现场服务与管理,展览会品牌策划与传播,出国展的组织与实施,展后跟踪服务与评估,以及附录。本书突出实践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策划一个全新的展览会项目开始,到展览会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估,对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以及应该注意的相关事宜进行了重点讲述。此外还增加了出国展的组织与实施以及展览会品牌策划与传播等方面的内容,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 本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高等院校、本科院校高职教育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教材,还可作为会展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教材和从业人员参考用书。
何伟(Peter Hessler)是美国人,《纽约客》和《国家地理》杂志的专栏作者。他在《纽约客》上开辟的专栏名字就叫“中国通信”,尽管他现在已经隐居在美国的某座偏僻大山里。 导致他这次隐居的,是《读库0704》中《遍走长城》一文中提到的石彬伦(David Spindler),他们两人某次一起爬长城,他从一个台阶摔下去,膝盖骨骨折。因为其他意外,《读库0704》未能在预想时间内出版。而按照我的如意算盘,《遍走长城》是可以和《纽约客》上的英文原稿同时面世的。这篇文章备受《读库》读者称道。我将这些好评转达给何伟,以此为诱饵让他为《读库》持续供稿。 《中国的速成城市》一文是他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这次成为《读库0706》的头条。我特别建议那些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好好读一下何伟的文章,看看他是如何采集事实、组织报
作者将其在多年的会议策划与筹办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的实战经验凝结成《文化产业经营系列丛书·国际会议策划与筹办:流程·执行·指南》,内容涵盖国际会议从策划到最终举行,会展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各阶段应该筹备的工作等,并附有各类具体或虚拟案例及小贴示。实操性很强,能为未来从事大型国际会议策划、组织工作的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适合用做高校会展专业的教材。
你想知道关于奥布里斯特的一切,但又不敢去问他的问题,在本书中已经由16位采访人帮你问了,这是一部现实对话的作品,跨越了从他作为年轻策展人职业生涯初期在苏黎世策划的厨房展览到最近担任伦敦蛇形画廊联合总监这一时期。本书承载了一种不可能性:把这位漫游全球的策展人钉回地面,试图描绘他的心理地图,以便沉默也许可以被转录。从某种意义上说,奥布里斯特发起了“抵抗遗忘”,并证实了一位艺术家对他的判断:当这位“不停止”的策展人“考虑离开艺术界”,并进入其他领域时,艺术家曾告诉他“不要离开,跨越汇集知识的恐惧”,把其他领域带入(那时)封闭的艺术界。“采访项目是他的大英博物馆”和“伦敦(或法兰克福、威尼斯、巴黎、迪拜、广州、巴塞尔、柏林等地举办的‘运动中的城市’)是一个巨大的麦克风”,这些“想法是
本书以“广交会”为主要研究和分析对象,站在展会招商推广组织者的角度,全面地阐述了现代大型展会招商推广的普遍规律。作为一本展览J&,_Ik-T-部培训和人员进修的专业教材,本书在注重理论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的同时,还特别讲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提高学员对招商推广理论与技巧的领会能力和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 本书共分七章,包括展会招商推广概述、招商推广调研、展会宣传推广、展会观众邀请、展会观众促销、展会新闻活动和招商推广管理,内容涉及招商推广全过程。此外,本书撰写力求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图文并茂,通俗易·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