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采用语料库实证方法对作为翻译共性之一的显化在汉英和英汉翻译中的表现进行探究。所用语料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王克非教授主持研制的“北外通用汉英平行语料库”。本书以双语平行语料为基础,将语际对比与语内类比相结合,以语言在构句层面的形式手段差异作为前提,以翻译方向和文体类型作为两个控制变量,对汉英和英汉翻译中连接成分和人称代词主语的转换进行考察,旨在发现语言形式手段差异与翻译中显化和隐化的关系,尝试从语言本质差异角度达到对现有关于显化研究结果的统一解释。研究表明,语言在构句层面的形式手段差异是翻译中显化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在其他语对转换中亦有所表现。
《语料库翻译学概论》由胡开宝所著,介绍语料库翻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发展演变,分析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路径、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重点阐述译学研究语料库的建设及其在翻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如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语言特征、译者风格、翻译规范等理论层面的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的等应用层面的研究以及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掌握语料库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书可作为对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者的参考用书,亦可作为教材使用。
本书从台北初版的《文学翻译谈》中增选几篇文章,第一篇是是作者在河南大学的讲稿《翻译的哲学》,讲稿中提到文学翻译的本体是“美”,方法是“化”,目的是“三之”(知之、好之、乐之),认识论是“艺术”论,简单说来,文学翻译廉洁是三美、三化、三之的艺术。第二篇文章是《世界文学》发表的《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文中提到文学翻译的目标是要成为翻译文学,要把文学翻译提高到文学创作同等的地位,一流文学翻译家的作品,和一流作家的作品,读起来应该没有什么分别。第三篇文章是上海《外国语》发表的《文学翻译:11=3》。如果说前一篇文章说的是翻译和文学的关系,这一篇说的却是翻译和文学的关系,这一篇说的却是翻译和科学的关系。第四篇文章是《谈“比较翻译学”》。本书通论中的第一篇文章是《翻译中的予盾论》,这一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