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每个青春期男孩心里的一簇微光,它照亮所有灰暗的日子,照亮前行的路。但梦想也是荆棘密布的山丘,翻越这座山丘,欣赏山顶的风景,需要勇气、毅力、汗水,甚至泪水,梦想也让男孩们变得强大。所以,我将与你一起,翻开那泛黄的青春启事,聆听铅笔头“吱吱”划过纸背的响声,以及广场上悠扬而后散去的钟声;还有那阳台前,我们看着彼此的发梢,呼啸而过的风声。在那些声音中,你是否还记得我们曾大声说出的青春物语?是不想长大,还是各自保重?是不要忘记,还是有缘再会?是淡淡的殇逝,还是幽幽的暖意?如果你曾追忆,请将《以梦为马的少年》轻轻翻起……
旅居纽约的华裔作家陈九最近又有新书推出,由中国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的随笔集《纽约第三只眼》(插图版)现正在热销中。该书由作家董鼎山作序,汇集了陈九的随笔短章八十余篇,很多来自作者在《侨报周末》上的专栏文章。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深情幽默的笔触,向广大华文读者介绍纽约的文化风貌,市井生活,以及华人现状。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他是以第三者的独特立场,向原乡展示异乡的社会生活,并借助这种坚实的展示,审视原乡文化的长短曲直。
今天我去给他扫墓。他的生命就像刻着他名字的那块巍峨的巨石,默默无语。 小波离去已经七年了,七年间,树叶绿了七次,又黄了七次。花儿开了七次,又落了七次。我的生命就在这花开落之间匆匆过去。而他的花已永不再开,永远地枯萎了。 翻拣他当初写给我的情书,只觉得倏忽之间,阴阳两隔,人生真是一件残酷的事。既然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短暂,上帝为什么要让它存在?既然再美好的花朵也会枯萎,再美好的爱情也会湮灭,上帝为什么要让它存在? 没有人能给我一个答案。 也许根本就没有答案。
“世纪文学经典”精装书系,华文20世纪名家荟萃,读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名作汇聚,学者作序,宜读宜品宜藏。 张晓风以散文闻名,但是她的笔触颇为广泛,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均有涉猎,且均独有特色。本书选入了张晓风各个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品及小说戏剧作品数篇,包括散文《种种可爱》《关于拥抱》《一个女人的爱情观》,戏剧《和氏璧》等篇。 有文章评论说:“张晓风的文章应该是冰清伶俐、空灵而温暖的,有浓的化不开的情,有厚的举不动的爱,有远的看不尽的生,也有近的摸不着的死。这是一个女子的世界。精细、秀气、典雅间杂着一股淡淡的对生命短暂的遗憾和看透尘世又不失去信心与热情的执着。”
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每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因此我以为,绝不可自诩本丛书如何高超于别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