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性心理学方面的里程牌式的著作,是霭理士选材严格、文采秀丽的煌煌巨著《研究录》的“普及本”,是一本教科书性质的著作。霭理士原本是将其目标读者界定为普通的临床医生和医学院学生的,但由于性这个题目关系到每一个人,所以它后来的实际读者远远超出了医学界的范围。
《进化心理》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然而,这一西方新思潮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除了零星介绍外,有关这方面的西方专著一直未曾引进。本书正是关于这方面研究独有的著作。本书选题具有前沿性,涉及多学科,资料少,难度大,对拓展我国心理学研究和理论视野,建构活生生的人化心理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纵观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物种,我们会发现,只有人类会因为情绪方面的原因而落泪,甚至将悲剧发展成了一种艺术形式。精神病学专家迈克尔?特林布尔对人类的这个显著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在本书中探讨了哭泣行为与控制人类情绪的大脑之间的联系,从的研究成果出发,在神经学范畴内对哭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并对这一行为在人类学研究上的价值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解释。作者认为情绪性哭泣是人类进化的转折点。人类不仅会因为自身经历的悲剧而哭泣,也会对他人的悲伤情绪做出反应,即便对方是虚构的人物也不例外。他还注意到了人类在流泪之后获得的情绪上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很可能强化了我们追寻悲剧故事和动人音乐等艺术成果的行为。
《百梦谁醒》作者花了许多年收集到梦例,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对老一辈的人物的梦的读解;二是对同辈人和常人的梦的读解;三是对犯罪者的梦的读解;四是谈梦。关于梦有否预示的功能,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不管真实的结论是什么,它总有它存在的理由。
《生死无尽》是余德慧迈入中年心境的文集。他说,年轻时迷信“科学”,对看不见的“精神”置若罔闻,当时研究的是“没有心的心理学”,那是一种没有血肉的知识游戏,拯救不了生命的烦忧。后来他慢慢转向,开始安静地看人,而这几年他更走进临终安宁病房去,看尽生死之间的各种故事,对生命、对死亡、对人的心灵状态,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本书以十七篇文章,串连出余德慧对生死的看法。他探询活着的滋味,也思索善终的真意。他谈童年记忆中的雨声、谈安宁病房中的原住民老人家、谈虚无洪流中的心灵之光、谈潜意识与梦境,他引用卡缪的小说、惠特曼的诗歌、泰戈尔的散文、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佛学及禅学经典……借此告诉我们:生死之间没有界限,过去跟未来也都在此刻的瞬间。生命是以“我们”作为起点,而不是“我”。人的活着是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