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是 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 49篇。后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书中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图解论语》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此书成于众手。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并逐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以成书,因此称为“论”。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图解论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内容,让人们享受阅读的乐趣。
《袁氏世范》共三卷,分《睦亲》、《处己》、《治家》三篇。《睦亲》60则,论及父子、兄弟、夫妇、妯娌、子侄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具体分析了家人不和的原因、弊害,阐明了家人族属如何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涵盖了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处己》55则,论立身、处世、言行、交游之道。《治家》72则,基本上是持家兴业的经验之谈。
《 论语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 四书 ,与《诗》、《书》、《礼》、《易》、《春秋》并称 五经 ,共称四书五经。
《手书经典名篇赏析:论语》旨在通过书法教育实践,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当然,开展书法教育,不仅是针对中小学生,也应延伸到各个阶层、各种群体,使大家都投入到书法教育实践中来,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做出贡献。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强调规范,因为规范体现了汉字书写的共性,只有掌握了汉字书写的共性,才能在追求书写个性时尊重传统,遵循规律,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内容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阐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为 三礼 之一、 五经 之一, 十三经 之一。 自西汉郑玄作 注 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尊为 经 ,宋代以后,位居 三礼 之首。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传诵较广,是古代科举教材,影响中国文化甚深。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中庸》,是先秦儒家早、精密的哲学著作,堪称儒家学说的思想纲领和理论基础。它着力论述人生哲理,认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普遍原则是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要恰到好处,这就是 中庸之道 。 《尚书》列为儒家经典之一, 尚 即 上 ,《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