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共二十卷,又名《论语注疏解经》,三国时期魏国何晏注,北宋邢昺疏。《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秦代《论语》曾因战火一度失传,至汉代才重新出现了若干传本,其中*著名的是《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等三大流派。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基础,参考《齐论语》《古论语》,对《论语》重新修订,消除了三家的差异。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何晏在郑玄、王肃《论语》注的基础上,集诸家之善,与郑冲等人共同撰成了《论语集解》。南朝梁武帝年间,皇侃作《论语义疏》,以道家观点对《论语集解》进行了注解。北宋咸平二年,邢昺奉宋真宗诏命,从新校定《论语》,改定皇侃等人旧疏,作成《论语注疏》。《论语注疏》是历代《论语》研究者智慧的结晶,对后世影响深远。
《困学纪闻》汇集了南宋王应麟读书札记兼考证之文。书凡说经八卷、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评诗文三卷、杂识一卷。《四库全书总目》称赞曰:“能知汉唐诸儒本本原原。具有根柢。未可妄诋以空言。又能知洛,闽诸儒亦非全无心得,未可概视为鄙陋。故能兼收并取,少见党同伐异之私。所考率切实可据,良有由也。”
《大家写给大家(第2辑):国学述闻》主要内容包括:国学的本体、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的方法、辨书籍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辨文学应用等。
中华民族有古有今,是一个历史意识深厚,典籍浩瀚的民族,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提出了文明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六十六年的变化,让我们不断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再认识,再思考。“中国”应是体现中华文明的政治概念,没有五千年的历史传统,也就没有现代意义的中国。经济和政治中国必须以文化中国为基础才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生命力及“协和万邦”的说服力。《大学》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和宋明儒学“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宗教情怀,都是儒家人文精神的展现。我们从事经学研究的读书人,本着以学术为天下公器的原则,对这份人类的共同遗产进行保管、整理、修缮、解释、发展和弘扬的工作,是为了“自立”也是为了“立人”。 儒家传统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结
《埤雅》是一部名物训诂方面的著作, 由北宋名臣、著名经学家陆佃历经40余年撰著而成 (陆佃是著名文学家陆游的祖父) 。《埤雅》传世后, 其学术价值长期以来未引起注意和重视。今李涛教授《 译注》是国内第一部对《埤雅》进行译注的著作, 是在作者承担的基地重大课题“《埤雅》校释与研究”结项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完善的成果, 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丰富人们对陆佃《埤雅》的认识。
《困学纪闻》汇集了南宋王应麟读书札记兼考证之文。书凡说经八卷、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评诗文三卷、杂识一卷。《四库全书总目》称赞曰:“能知汉唐诸儒本本原原。具有根柢。未可妄诋以空言。又能知洛,闽诸儒亦非全无心得,未可概视为鄙陋。故能兼收并取,少见党同伐异之私。所考率切实可据,良有由也。”
本论文集为《古籍研究》的很新一集,繁体横排。本论文集收入古籍研究方面的研究论文,栏目有文史专论、目录与版本、校勘与注释、文献辑考等,内容涉及古籍目录、版本、校勘等,古代文学实证研究,以及很新古籍整理和研究的学术成果介绍、评价等方面。读者可以藉此了解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领域的很新动态。
《西游记》,中国*著名的神话小说,道尽人妖之间的种种纠葛。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它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其中保存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先秦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资料,战国时总称为《书》,直到西汉时期才改称为《尚书》。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