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黄帝内经.上册》由马寅中著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作为中医学理论专着的鼻祖对它的研究代不乏人,有关《素问》的语译本、注释本及各种校勘本社会上多有流传,然而这些大多为一家之言。《黄帝内经素问校注》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下进行的科研项目之一,经过全国专家论证,作者郭霭春历经数年之久,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又挖掘出一些新的资料,采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见解,整理研究了这部《素问》。内容设有提要(针对每一篇)、原文、校勘、注释、按语几项,名曰《黄帝内经素问校注》。另外,尚有它的姊妹篇《黄帝内经素问语译》同时出版。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资料丰富,校勘翔实,训解精当,其中对《素问》的一些研究论点,经全国有关专家审定,代表了八十年代研究的水平,适用於临床、教学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 ??丛书系从《故宫珍本丛刊·医家类》珍秘图书中精选点校而刊行之书。这些医籍均具有珍秘罕见、颇资实用之特点,以久藏于皇宫大内,人罕见之,故此书之刊行,于医史文献之研究,医家临症之运用,均具有重大意义。 ??本身收书七种,皆堪称价值连城者。 ??《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虽不罕觏,人多见之,但由日本典药头橘亲显领衔,率其他校雠巨子,于日本享保十五年(1730年)依八种朝鲜刻本、六种明初刻本精校之书,则医家几无见之者。此书校雠细密,考注详审。字之脱误者正之,剂量脱落者补之,疑而难明者考之,方名交错、二方混淆难分者存之,以嗣后贤。经过橘亲显校勘之本,较诸常见之本,最称美善。橘亲显《新校凡例》云:“《增广》一书,编次雅古,文字精正,最冠众本。”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伤寒论纲目(套装共2册)》是一套中医古籍珍本影印和现代批注导读相结合的创新型古籍整理工程,《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伤寒论纲目(套装共2册)》保持了中医古籍的原貌,真实地反映出珍本古籍的特征,限度地发挥珍本古籍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岭南中医药文库·典籍系列:伤寒论近言》是岭南地区较早的专门论述《伤寒论》的医著,在伤寒方面,何氏认为不同体质的人,同样感寒后,会表现出不同的症型。六经次第是从其行于躯壳之浅深划分。传经次序,只是大概而已,不可拘泥。治疗时,亦当遵循此原则,但见某经脉证,即治某经。伤寒六经,包括足经和手经。六经皆有经病和腑病。治疗大法以为要。否认喻昌的“三纲鼎力”说。反对“伏气温病说”。怀疑经典。认为《内经》未必出于岐黄,可能为后人托名所为。根据天津医药技术情报站藏清乾隆六十年乐只堂刻本影印。
本草纲目、序例上、历代诸家本草、引据古今医家书目、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神农本经》名例、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序例下、主治、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石部等。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伤寒补亡论》系宋代郭雍所撰,作者有感于《伤寒论》原书残缺已久,遂搜采《素问》、《灵枢》、《难经》、《千金方》、《诸病源候论》及《外台秘要》诸书中有关资料,编入《伤寒论》中,更录述了朱肱、庞安时、常器之等当时伤寒名家之论,同时作者亦表述了自己的见解,故定名为《伤寒补亡论》,是继北宋庞安时、朱肱、韩祗和之后,研究伤寒的又一大家。
本书参考了目前《黄帝内经》的大量研究成果,不但将原有经文翻译成了现代人容易理解的白话文,而且结合生命科学、道家养生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中或隐或显的思想采用图解的形式进行全方位解读。本书可以为您扫清阅读中的外围障碍,解读更深入、更透彻,力求使您轻松读懂每一句话。破解生死迷津,掌握健康根本,阴阳调和看四季!汲取智者千年养生精华,百病从此不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