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篡的,故称《昭明文选》,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近千年间,130多位作者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共选作品近八百篇,有赋、诗、骚等各种文体达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李斯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成为保存汉魏六朝文学的重要典籍。因编选时间早,各种文体多,选录精审,内容丰富,故王运熙先生称之为 我国现存Z早,影响Z深广的一部总集。 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 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 。很多名篇依赖《文选》才得以流传至今。 《文选》选文的标准是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所收录文章成为后人学习写作的范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文选》一度是科举士子的教科书和学习诗赋的范本。 《文选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编者以李鸿章、李瀚章兄弟编校的光绪己卯年(1979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采用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完整收录,绝无删节。更加在原书内容基础上,补充曾国藩家人对应的来信,形成了这本《曾文正公家书》(增补版)。随书附赠《曾文正公家训》(增补版)。 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发,可谓事无巨细,一皆覆载。 增补的家人来信,综合参考了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补》、海南出
《楹联录存》收录正文五卷,附录一卷。正文五卷共收录楹联六百零三副,其中挽联三百五十六副,寿联一百三十七副,景物联九十一副,其他贺赠联十九副。附录一卷收录的是集字联,总共集联六百八十九副,其中《集秦篆,绎山碑》九十九副,《集汉隶一,校官碑》一百副,《集汉隶二·曹全碑》九十七副,《集汉碑三·鲁峻碑》一百副,《集汉隶四·樊敏碑》一百零八副,《集唐隶·纪太山铭》八十一副,《集唐隶·集经石峪金刚经字》一百零四副。全书总共收联一千二百九十二副。此外,俞樾《曲园杂纂》中有《春秋人地名对》一卷,收入人名对六十四副(例如“韩不信”对“陈无须”),地名对五十七副(例如“翳桑”对“槁李”);《春在堂随笔》中亦有若干楹联。
《线装藏书馆:红楼梦(套装共4册)》以封建贵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做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其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 是他的书屋名称, 志 是记述的意思, 异 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 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
本书收宋代各个不同艺术流派的418位词作家的不同艺术风格的词作1288篇。本书在正文部分介绍思想性、艺术性较好的词作之后,附有词人小传、全宋词书目辑录、全宋词作家索引,每篇词作附一篇介绍性的赏析短文。配有精美插图。
《茶香室经说》为《俞樾全集》中的一种,共十六卷,系俞樾晚年著作。《经说》是俞樾“评阅课卷及与门下士往复讲论,没有触发,随笔记录,积久岁多”,自称“随笔记录”,但仍属典型的解经著作。俞樾的经学研究以乾嘉皖派汉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和治学门径为依归,反映了他“通经致用”治经治学的宗旨,体现了他治经治学“以疑存疑”、大胆置疑的学术个性和风格。
《春在堂随笔》,共十卷,大体按年代排序。内容或为以经学、小学、诗文、石刻之考释和评定,或为师友间之酬和文字,或为游历览胜之实录实感,或为朝野之轶闻掌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九九销夏录》着重于对《易经》《诗经》《四书》的考校,也兼涉一些诸如琴棋书画、文房四宝、汉瓦京砖、文人轶事等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