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说文解字:中华经典藏书平装版》是我国语文学 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也是1800年来一部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对研究古文字和古汉语来说,是不必可少的重要资料。作者许慎是东汉时期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性格淳朴诚信,博览群书。从古至今,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们既推崇这部经典,也敬重许慎的为人,均尊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
《避暑录话》二卷,宋叶梦得撰。《避暑录话》所载内容,多为叶梦得与其二子及门生徐度之间“质疑请益,时为酬酢;亦或泛语古今杂事、耳目所接;论说平生出处;及道老交、亲戚之言”。
中央文史研究馆为人民政府礼贤敬士之所,自1951年成立来近50年间,先后聘请文史界、书画艺术界的二百余位名人为馆员,符定一、章土钊、叶圣陶、萧乾、陈寅恪、启功等先生先后任馆长、副馆长之职。本集选编他们的论著计60余篇,内容涉及历史、文学、书画、戏剧等各方面,每篇文章之后有作者简历。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女作家。其词构思尖巧,词句清新,早被公认为名家;其诗虽存留甚少,而英风豪气,不让须眉,亦足令人心折。本书选李清照词45首,诗10首,重要作品几乎网罗其中,并按创作时间先后顺序详加编排、题解、注释,是一本较好的古典诗词读本。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
《一梦漫言》见月老人对自己一生行脚事迹的回忆,详细讲述了他人生中的所见所闻,还有对各个地方的风俗人文的详细介绍,内容丰富,对后人了解各地地理人文有很大的作用,书中的人事见闻对后人也有很大的借鉴、启发作用,是一部非常的著作。
《大师的国学课·了如指掌5·国学馆:心的四次经验》讲述了《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般若弪》的心髓,般若的精义都设于此经,故其言简意陔,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一部经典。《大师的国学课·了如指掌5·国学馆:心的四次经验》是太虚大师在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四个不同的地方对公众讲解《心经》的讲稿,参照对读,是我们了解、阅读《心经》的读本。
《大师的国学课27·了如指掌·国学馆:中国哲学十讲》根据作者1932年在福建省教育厅暑期讲学会上的讲稿整理而成,从整体上将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在各个相同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想作了详细对比,列举出双方的诸多共通之处,并选取了中国哲学史上九个最重要的哲学派别分别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同时将西方哲学的相似观点贯穿其中,其援西八中的研究方式和精辟观点在同时期的中国哲学著作中可谓独树一帜。
本书是《中华历史通览》系列丛书之五代十国卷。全书以通俗的语言、轻松的笔触、富有情感的描述,读者步入中国五代十国历史文化的长廓。那一个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制度、民众、建筑、艺术,通过一篇篇引人入胜的章节,配以彩色、黑白的图片,如画廓精品般纷陈在读者面前,而全无历史教科书式的枯燥与沉闷。倘佯其中,仿佛乘着时空穿梭机飞回逝去的历史现场,一幕幕历史话剧就在身边上演,令人注目赏读,不忍离去,于不经意间化为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