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艺术类:茶经·续茶经(套装共2册)》中冠以陆羽《茶经》原本,而从其原目采摭诸书以续之。上卷续其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续其四之器,下卷自分三子卷:下之上演其五之煮、六之饮,下之中续其七之事、八之出,下之下续其九之略、十之图。而以历代茶法附为末卷,则原目所无,廷灿补之也。自唐以来阅数百载,凡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即烹煮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而其法多不可行于今。廷灿一一订定补葺,颇切实用,其征引亦颇繁富。
《四库全书·乐类古乐经传》是书上卷论律吕本原,大旨本蔡氏《新书》,而参以注疏及朱子之说。下卷论乐器制度,则本陈祥道《礼书》及李之藻《頫宫礼乐疏》者为多。议论醇正,考订简核,颇得要领,其间精审处往往足资考证。
《四库存目纳甲汇刊(一) 校正全本增删卜易》收集馆藏或私藏原本,辑录出纳甲法相关典籍、文献、引用语句,便于当今学者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四库存目纳甲汇刊(一) 校正全本增删卜易》规模宏大,征引丰富;图文并茂,收录广泛;结构严谨,体例完备;分类详细,便于检索,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
乾隆三十四年春,取内府旧藏宋毕士安所得赐本命内直诸臣详加订正。于标名编卷悉忠于史法而进退之。又参考黄伯思、姜夔、刘次庄、施宿、顾从义、王澍诸家之说,辅以《大观》《太清》诸刻,别其异同,析疑辨似,捨短从长,于篆籀行草诸体各加释文,于行间每卷复加以御笔诊断及释文订异,镌石中,而四方承学之士多未得仰窥崖略,侍郎金简乃请以武英殿聚珍版印行,其正书诸帖释文所不及者亦附录之,而是帖之全文展卷可悉矣。
明董其昌撰。其昌有《学科考略》,已着录。是编靠前卷论书,第二卷论画,中多微理,由其昌于斯事积毕生之力为之,所解悟深也。第三卷分纪游、记事、评诗、评文四子部。四卷亦分子部四,一日杂言上,一日杂言下,皆小品闲文,然多可采;一日楚中随笔,其册封楚王时所作;一日禅悦大旨,乃以李赞为宗。明季士大夫所见,往往如是,不足深诘,视为蜩螗之过耳可矣。
《曹子建集》十卷,魏曹植撰。撰录植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馀篇,副藏内外。此本目录后有“嘉定六年癸酉”字,犹从宋宁宗时本翻雕。凡赋四十四篇,诗七十四篇,杂文九十二篇,合计之,得二百十篇。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一半以上为乐府诗。
清萧云从原图,乾隆四十七年奉敕补绘。云从字尺木,当涂贡生。《楚辞》之兴,本由图画而作。后世读其书者,见所征引,自天文、地理、虫鱼、草木与凡可喜、可愕之物,无不毕备,咸足以扩耳目而穷幽渺,往往就其兴趣所至,绘之为图。云从始因其章句,广为此图。当时咸推其工妙,为之镌刻流传。原本所有,只以三间大夫、郑詹尹、渔父合绘一图,冠子卷端。及《九歌》为九图,《天问》为五十四图。而《目录》《凡例》所称《离骚经》《远游》诸图,并已阙佚。《香草》一图,则自称有志未逮。核之《楚辞》篇什,挂漏良多。皇上特命肉廷诸臣,参考厘订,各为补绘。于是体物摹神,粲然大备。不独原始要终,篇无剩义;而灵均旨趣,亦藉以考见其比兴之原。仰见大圣人游艺观文,意存深速;而云从以绘事之微,荷蒙宸鉴,得为大辖之椎轮,实永被荣施
唐王勃撰。勃文思敏赡,马四杰之冠。此本乃明崇祯中闽人张燮从《文苑英华》《文粹》诸书搜录,编为十六卷。虽非唐、宋旧本,而视别本之缺略者,较为完善矣。
唐刘肃撰。所记起武德之初,迄大历之末,凡分三十门,皆取轶文旧事有裨劝戒者。前有自序,后有总论一篇,称昔荀爽纪汉事可为鉴戒者,以为汉语,今之所记,庶嗣前修云云。故《唐志》列之杂史类中。
明王绂撰。绂字孟端,无锡人,别号友石生,又曰九龙山人。洪武中,就征,寻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卒于官。集为其子默所编,又名《友石山房稿》。前有曾桨、王进《序》,后附章晒如、胡广等所作《行状》《表》。绂博学工书写,山水竹石,风韵潇洒,妙绝一时,说者谓可继其乡倪瓒之后。其诗虽结体稍弱,而清雅有余。盖其人品既高,故虽长篇短什,随意濡染,不尽计其工拙,而摆落尘氛,自然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