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道家经典,庄周和他的弟子所撰。唐天宝元年(七三五),玄宗皇帝诏封庄子为 南华真人 ,其书被尊为《南华真经》。《庄子》所表达的观点包罗万象,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等,都有详尽的论述,内容广博而不散杂,始终围绕哲学思想来阐述庄子的观点,不仅是文学、美学、艺术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自30余岁开始写作,直至晚年才集腋为裘,成此 孤愤之书 。全书分十二卷,凡四百九十四篇。全书大多采用传奇手法来描写志怪的题材,融物性、神异性、人性于一体,塑造了一系列花妖狐魅的艺术形象,既生动描写了个人渴望解放和追求幸福的喜怒哀乐,也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世态炎凉。在艺术表现上尤以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取胜。因而被称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宋 沈括 撰。采用明翻宋乾道二年刻本为底本。《梦溪笔谈》分为二十六卷,共十七个门类: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涵盖内容十分丰富,被称为 百科全书式 的专著,为多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史料,尤以自然科学价值受到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读书敏求记》四卷,清钱曾撰。所据底本为清雍正四年(1726)吴兴赵孟升松云斋精刻本。因钱曾述古堂藏书多善本,撰《读书敏求记》,手所题识,识其源委,皆载其*之本,总计着録图书六百三十四种。著录各书均标注卷帙完阙,作者名氏,古今异同,或述授受源流,或记考证评论,对于一书缮写刊刻之工拙,版本优劣之辨别论述尤多。凡分经、史、子、集四目。经目有六:礼乐、字学、韵书、书、数书、小学;史目有十:时令、器用、食经、种艺、豢养、传记、谱牒、科第、地理舆图、别志;子目有二十:杂家、农家、兵家、天文、五行、六壬、奇门、历法、卜筮、星命、相法、宅经、葬书、医家、针炙、本草方书、伤寒、摄生、艺术、类家;集目有四:诗集、总集、诗文评、词。
《孙子集注》十三卷,采用据宋本翻刻的明嘉靖三十四年谈恺刻本为底本。《孙子集注》在体例上严格按照《孙子兵法》十三篇的顺序来做注解。为宋以前十一家注的汇辑本,汇辑了魏武帝曹操,南朝梁孟氏,唐李筌、杜佑、杜牧、陈皞、贾林,五代何氏即何延锡,北宋王皙、梅尧臣、张预等十一家对于《孙子》的注解。其中以曹操的注释*为精妙、详细。各家注文以曹注为基础,或补充、或引例、或辩难、或勘误、或证以史实、或另辟新说,表现了前后相继的关系。
《世说新语》,明嘉靖十四年(1535)嘉趣堂本,全书共三卷,每卷各上下两部分。此书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五杂组》,明谢肇淛撰。此书是作者的随笔札记。俗本讹作《五杂俎》。此书原题即作《五杂组》,取各种色彩织成的丝带之意。后世盖因唐人段成式有《酉阳杂俎》,遂讹为《五杂俎》。全书十六卷,分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其中,天部记述天文气候,地部记述山川活动,人部记述形体心性,物部记述花卉草木、文玩乐器,事部记述社会市貌,人间世俗。该书是作者的读书心得及对事理的分析,也记载了政局时事和风土人情,主要涉及明代晚期的经济文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山川草木等衆多方面,内容广泛,观点鲜明,具有重要的文学及史料学等价值。
《唐诗绝句类选》四卷,明凌云编。此次影印出版所据底本为明末凌氏三色套印本。卷前诸序及天头评语均写体上板,读之赏心悦目。全书专选唐人七绝约四百余首,分类一仿敖英,也分十五类,按类编排。无总目,有分卷目 录 。每卷题材如是:卷一有吊古、送别、寄赠、怀思四类,卷二有游览、纪行、征戍、写怀、悲感、隐逸、宫词七类,卷三除列宫词下一栏外,又有闺情、时序、杂咏、道释四类。卷四如前所述,为补足原删之作,故不列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