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旨在通过勾勒汤显祖的岭南行踪,探讨岭南风物人情在汤显祖的心中的印象,及此对汤显祖戏剧创作的影响,尤其是对《牡丹亭》人物性格的创造性塑造的意义。 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徐闻是岭南沿海之属。因一纸贬谪,汤显祖与徐闻联系在了一起,这位才情畅达的诗人,由临川启程,越梅岭,直下 烟瘴之地 ,感受到的确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新气象。亲历的岭南殊异于中原文化中的凝固印象,其开放与包容、繁华及浪漫给了汤显祖贬谪路上无尽的安慰和兴致,他的诗活了,他的心活了,他整个人的思想也开阔了,固有的岭南之惧消散,随之而来的是念念不忘的长相忆,是《牡丹亭》中柳梦梅的岭南出身,是杜丽娘为爱生死的至情至性! 该书的架构恢弘而饱满,以岭南行的时间轴,展开全书的叙述思路,以汤显祖的见闻情谊描画他心境和诗情的产生与百转
《皇都京韵——走近北京城》是李建平先生近年来对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部分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有学术论文,也有科普讲座文稿。我们将其汇集成册,提供给读者,正像李先生希望的,通过此书能让读者了解北京历史文化,走近北京城。 李建平现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日常行政工作繁忙,但他仍能利用业余时间,发挥所学历史专业这长,对北京历史文化进行探索,他所撰写的《北京旧城中轴线的魅力与城市发展创新》荣获2003年举办的届北京市科普作品奖。同时,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CCTV-10百家讲坛)做专题讲座,获得好评,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有特色的专家,同时,他研究的内内容还有北京城墙城门,街巷胡同、四合院、皇家园林等。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阿龙伴随着这座古都一起成长,他看到处处皆文化的老北京正在渐渐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灯火璀璨、人声喧嚣的现代都市逐渐崛起,心中满是怀念与不舍。于是写下《街角的老北京》,将目光投向北京的街头巷尾、古寺园林,并将目之所及且依稀尚存的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风物图景记录下来。 本书分为五部分: 一、吃了么您呐? 二、咂摸滋味 三、闲趣儿 四、把玩 五、旧时光 分别将现今北京街头巷尾散落的正宗老北京的吃喝玩乐、风土人情与旧京的文化和读者慢慢道来,既是为读者亲自体验老北京风情指引方向,也是将自己心中的老北京情愫与大家分享。
《中国文化常识丛书(第二辑)-地域文化常识》,本书共分十四编,内容包括:地域文化概谈、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关东文化、岭南文化、陇右文化等。
本书是新周刊《台湾,的风景是人》专题合集。这里有你必须知道的101个台湾人、你必须体验的101件台湾事、爱恨台湾的101个理由、最有人情味的10个台湾创意,两岸的10大桥梁,以及台湾名人谈台湾,大陆名人谈台湾几大部分。亲密接触和体验台湾的美景、美食、美汤、美容以及美好的传统文化。将想象的彼岸与真实的彼岸全面呈现。独特全新的视角。全书以台湾视角和大陆视角两条线交错,想象彼岸走进真实对岸的互看,互看,互知,互相体认,民间社会涌动人情的暖流。让我们跳出对台湾的想象,101个台湾人对台湾爱恨的标本,让台湾更为立体丰满。
北京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南、西、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北京的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而且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胡同文化是一种保留,更是~种变化,是一种独特的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分散地隐藏在单元楼和四合院里,成为我们一个个搜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