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与黄河文化》向读者展现了东平湖水脉交织纵横的区域特性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这部书以水文化的视角,叙述了黄河、东平湖的历史和现状、治理运用历程、决策思想,展示了黄河工作者、人民群众治水过程中凝聚的智慧之花和水文化结晶,描绘了区域内丰厚的文物胜迹、绮丽的自然风光、黄河遗留的文化痕迹,讲述了区域风土人情、与河湖有关的民间故事传说等。全书以黄河文化为主线,重点介绍了东平湖作为蓄滞洪工程治理运用的文化内涵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
1948年9月24目,济南战役胜利结束,济南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济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古老的泉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毫不动摇地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始终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得到巩固,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当前,济南的建设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济南文
《山东剪纸民俗》一书的作者从一个全新的、民俗学的角度来审视民间剪纸,从而为我们展示了民间剪纸更加丰富、生动、深厚的内涵。作者从民俗功用上,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剪纸天地。许多民俗活动,如人生礼仪(诞生礼、婚礼、寿礼、丧礼等)、过年过节、居室装饰等,都离不开剪纸。这些剪纸作品,都跟活动的内容相吻合,也都有的功用。如“五子登科”、“百子图”等是用作“求子”的剪纸,喜窗花、箱子花、饽饽花、鸳鸯花等是用作婚礼的剪纸,“八仙庆寿”“寿窗花”等是用作贺寿的剪纸;而灯笼花、闹元宵、剪蝎子、艾虎、剪斗鸡、“玉兔捣药”等剪纸又分别与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节日的风习紧密相连,是用作庆贺这些节日的剪纸。
齐鲁地域特色文化,是齐鲁大地社会历史的文化印痕,也是历代齐鲁儿女创造精神、辛勤劳动、智慧的结晶和体现。深入挖掘、认真研究这些遗产,是我们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齐鲁儿女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山东宣传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历时两年,辛勤劳作,完成12卷本、计400余万字的《齐鲁特色文化丛书》编写任务,分别从工艺、音乐、舞蹈、戏曲、杂艺、服饰、饮食、民居、礼仪、节庆、人物、名胜方面,对远古至近代齐鲁地域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进行认真研究,详尽描述。这是一部科学、系统记述齐鲁地域特色文化的综合性著述,它的出版发行为灿烂夺目的齐鲁文化又增添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