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丙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专家。《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中国民俗学》根据外民俗学的发展和跨世纪民俗学研究的需要,以及作者十几年的学术研究新探索的基础上编修而成。《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中国民俗学》既研究民间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也研究文明与落后人民的大众生活与文化。《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中国民俗学》为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书,孙振波为《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中国民俗学》的责任编辑。
“五福寿为先”。在中国传统的“五福”中,寿是排在位的。人的幸福是以健康长寿为前提,有寿即福,短寿者一切皆空。古人在庆祝寿诞的历史过程中,常借用寿星、王母、麻姑、八仙、东方朔等仙境长寿吉祥人物,长寿吉祥动物、植物、山水、器物等,或巧妙地运用谐音、同音双关,从而形成一幅幅约定俗成的祝寿图画,如松鹤组图。松为长青之树,鹤寿千年,故此称“松鹤延年”。在海浪波纹中有岩石,天空有蝙蝠的画稿中,岩石长寿、海阔无边,蝙蝠谐音福,故此画稿可称为“寿山福海”。从文学方面来看,有寿文、寿诗、寿词、寿联、寿匾、寿戏等,产生了无数的寿文化吉祥语。如齐眉祝寿、八仙庆寿、万寿长春、多福多寿、寿比南山……等。中国的寿字浩如烟海,不“百寿图”、“百百寿图”、“千寿图”、“万寿图”;还有单个寿字的艺术层出不穷
本书尽可能多写民间的习俗,以体现人民大众是历史的主体,但限于资料和篇幅,本书选择了民俗中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对于物质生产民俗、民间科技、民间语言等专题未能展开论述。考虑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时代都是占统治地痊的思想”,作为统治阶级行为规范的礼俗及其整齐风俗的各种措施,对每一时代,国家及地域的民众又着重要影响,所以本书在描绘民俗的同时,也适当地涉及到了礼俗与风俗。本书力求将历史研究与民俗研究相结合,开展历史学与民俗学的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