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是一部风格独特的中国近代史作品。这本书主要写的是 1840 年到现在我们国家的建设情况,并以此为主轴,穿插着写了中、美、俄三国斗法的趋势。本书试图告诉读者,我们国家能从 1840 年被英国狠揍一顿后,发展到现在逐渐走向昌盛的原因。
本辑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第112辑)》中,香港威海卫警察谷迅昭回忆了他从威海到香港做警察的历史往事,呈现了清末民初的杭州运河和苏州城,以照片为中心考证了山东博山聚乐村饭庄的历史,等等。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 本册为《老照片(靠前15辑)》,由冯克力主编,内容包括:我与曹诚英的故事;山·水·穷——故乡雁荡杂忆之一;农事六题;民国十九年蒙古会议留影;近代德国摄影师与大清官员等。
本书通过真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描述,带领我们回顾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动人的史实,将井冈山精神令人信服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作者依托自己深厚学术功底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对井冈山精神做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点评,让本书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当代价值。
本书从1959年始作为教材在中央音乐学院试用,1964年以“中央音乐学院试用教材”名义出版、内部发行,1984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至今已近三十多年了。在这不算短的岁月中,虽几经修改,重印,但是随着整个音乐史学界对本学科研究工作的深入,及个人在长期教学与研究工作中的新的积累,对它做一次全面的修订和充实是十分必要的。对本书的修订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近址年来历史学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的讨论,对不少人都有启发。 二、过去由于本人学识所限及其它客观原因,原书中曾对“西洋音乐的传入”、“三四十年代沦陷区的音乐”等内容基本采取一带而过的写法;同时,对某些代表性音乐家的评介也显得很不够,这次均给邓是了必要的重点补充。 三、对于原书中谈到的有些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些同志认为联
本卷辑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南方大山间的小小苏联一“苏维埃运动”侧影》、《“粗风暴雨!粗风暴雨来啦!”》、《痞子文化及“士改”》、《伟大的事物,可能是危险的事物——中国农业合作化始末》、織简:1958——兼析民粹主义在中国》、《革命是怎样变成“伪革命”的》、《军管年代——程世清在江西》、《灯塔:1978》九篇历史纪实作品。 对于中国而言,1978年,决非一般里程碑的意义,其彪炳史册的辉光是:在一个从来缺乏英美改良传统、沉醉于法俄革命磅礴激情的国度。倘若说,在1949年、1976年以前,她尚不具备改良的条件,那么到了1978年,邓小平、胡耀邦、叶剑英等老一代共产党人,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国未经宣布却实际长期存在的战争状态,及时而又坚决地把握住了一个契机,一个从此将革命变为改良的契机,从此——人性与人道的全面苏
《非常道2:20世纪中国视野中的世界话语》是著名学者余世存的著作。作者历时五年读了上千本传记,抄卡片几千张,整理出20世纪重要的历史人物的一些 边角料 ,用这些 边角料 或者说是历史碎片的方式记载历史,内容全是来自公开出版物。很好看,很八卦,很丰富。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 “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乱世之局,尽多有志豪杰! 1911辛亥年,在各方势力的大博弈中盛装登场! 武昌首义险些失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辛亥革命第一枪,究竟是谁打响的? 冯国璋催师进逼武昌,黎元洪有何妙计抵挡? 袁世凯退居乡野,却为何还能掌控着全国时局?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是因五千万美元之诺? 蒋介石从日本归来,刺杀了民主革命家陶成章? 南北谈判,定都之址牵扯着怎样的利益纷争? 黄兴怒气冲冲,准备用兵参议院,到底为了什么? 这所有所有的疑问,“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 将用最生猛、最有趣、最火爆的的方式,逐一向你道来 !
一部近代中国史或者说文明转型的历史,说到底,是他们书写的,比起那些或打打杀杀,或权谋诡计,你方唱罢我登场,争舞台、争交椅的皇室贵胄、军阀政客,怀抱各种梦想埋头苦干、拼命苦干、得寸进寸、咬定青山的他们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的结局虽然悲壮、伤怀,但回过头来,我们还是清晰地看到,在思想文化等领域耕耘的胡适们,他们的精神遗产至今仍有不可磨灭的价值,而大大小小的权势人物都已如烟而去。1936年1月9日,胡适写给周作人的信中说:“收获不必在我,而耕种应该是我们的责任。”在他们身上已有公民意识的萌芽,在主角意识和配角意识之外,他们在紧贴地面的生活实践中确立了群角意识,不再把目光锁定在单一的权力舞台,他们选择了社会而不是庙堂,不再陷在主角之争的泥潭中,挣扎一辈子,他们的人生理想与古代有了本质的区别,
本书的主题为“一脉”,其中解玺璋的《梁启超与胡适》、柴静的《一百年前的领导干部》分别讲述了梁启超与胡适、朱启钤与梁思成思想、事业上的传承;余世存以独特的视角梳理了梁漱溟家族、宋氏家族的精神血脉;《上山虎张发奎》讲述了一班粤系军人叱咤江湖的故事,史学大家杨奎松、旅日学者萨苏以不同的笔调展现了抗战中两段不为人知却又令人感奋的史实;《长刀之夜》则披露了纳粹党一脉因追逐权力自相残杀的内幕。
《非常道2:20世纪中国视野中的世界话语》是著名学者余世存的著作。作者历时五年读了上千本传记,抄卡片几千张,整理出20世纪重要的历史人物的一些 边角料 ,用这些 边角料 或者说是历史碎片的方式记载历史,内容全是来自公开出版物。很好看,很八卦,很丰富。
民国初立,沧海桑田,战火纷飞,已近百年。回首历史,斯人已逝,点滴处,尽是伤心泪。大家闺秀或平民之女,恩恩怨怨,悲欢离合,皆只因她们曾是上海滩名噪一时的明星,大起大落之后终究还是化成一缕青烟,湮没在上海滩的尘埃之下。纷扰尘世间,或悲,或喜,自有后人评说。 当时的人们,一面挥金如土狂热追星,一面又忿然地喷着唾沫星子,恨不能为女人们树立个正面典范。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滩的女星们,编织着各自的梦想,凄然陨落也好,凤凰涅榘也罢,终究也称得上几段传奇了。一生一代几佳人,争教两处销魂,若有来世,不知她们是否还会留恋上海滩曾经的辉煌?
作者的话——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自1977年以后的30多年间究竞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台湾那30年间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大陆。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ZUI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间台湾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