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了欧洲从旧石器时代到2000年的发展历程,从欧洲大陆出现人类踪迹、名字起源讲述到欧盟改革、欧元发行。版式上以文字配图的方式形象、生动地进行描绘,结构方面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阐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史实。不仅全面描述欧洲政治的风云变幻,也充分注意欧洲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本书以“历史问题与问题历史”命名,可以从下列几个层面来理解。其一是把历史上长期被忽略、各种记载又都语焉不详的真相告诉读者。这里没有大轰大嗡,只把真相默默地摆在那里,有心的读者自会感觉到岩浆涌动、火山爆发般的力量。其二是把被遮蔽的历史真相或全貌或细节原原本本地加以再现。平实的叙述,必须要读者读出新意。其三是把被歪曲或被颠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恢复其本真。其四是对一些人物或事件重新认识,进行再评价。 在稿件的取合上,不追求学术深度,也不是前沿研究,但必须是惟陈言之务去,不做四平八稳之论,而要观点新颖,角度独到,虽是一家之言,却言之成理,言之有物。文字要灵动优雅,叙述要有节奏并引入人胜…… 让追问坚韧不拔,让发现日益成长,让思想愈益铿锵。
由苏珊?怀斯?鲍尔所著的《极简科学史》是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2500年历程的全新概览。我们从何而来?世界由什么构成?地球之外还有什么?我们仰望星空,不懈地探索、发现、质疑,解开自然界和我们自身的一系列谜团。我们源于自然,却自然。在这个危险的星球上,相对于其他物种,人类能有条不紊地发展壮大,很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力量。但想要真正理解科学,我们必须理解它的过去。 《极简科学史》也是一部"与传统大不一样的科学史"。从人类早期的科学探索到20世纪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从古希腊时代的科学起源到16、17世纪现代科学的诞生,从地球科学的崛起、生命科学的兴盛到对宇宙太空的探索……这本书返回那些改变我们看待世界、宇宙和自我方式的科学经典,引人入胜地讲述了科学观念变革和思想发展的历程。 从希波克拉底、柏
世界现代史是人类社会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激化了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1917年11月7日,俄国人民在列宁为首的布什尔维克党的领导下,首先突破了国际大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精辟地指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人类“历目前很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十四篇,分别展现了十四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滑铁卢的一分钟以及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等。而这十四个历史瞬间神奇地降临到十四位传主的身上,他们或是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们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俄罗斯,它的人民坚忍卓绝而又忧郁热烈,它造就了无数英才名将,这是一个无法让人忽视的国度;它地缘广大,兼据欧亚,雄视东西;它文化深厚,拥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大师,足以傲视世界。但它的背后总是隐忧重重,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又在极强中迅速衰弱,在衰弱之后,整个民族会再次探寻一条崛起的道路。俄罗斯的大国之路就是这样的奇特,起起伏伏,强盛与羸弱集于一身。在人类历史上,特别是国家发展史上,俄罗斯就是这样一个的角色。
《大国的崛起》威尔士以他开阔的视野,明快简洁的笔调将一部世界强国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部经典著作,不仅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也具有非凡的价值。字里行间充溢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让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间的足迹。明显地感受到世界历史的脉搏。 在威尔士看来,世界强国的崛起都有着各自的方式,它们之间有一些东西是相同的,如勇敢进取的精神,宽容大度的心态等。威尔士的这部著作所揭示的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段段历史,对于世界强国走向辉煌原动力的追问和探究使这部著作具有着非凡的吸引力和极高的学术价值。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他试图以平直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世界强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对于人类辉煌文明的顶礼膜拜,使他的文字充满了活力,饱含着激情。
本书承接《战争从未如此热血2》,继续讲述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的历史。 本册主要讲述美军如何破译日本密码,伏击了日本联合舰队灵魂人物,以及麦克阿瑟提出了“蛙跳战术”,与尼米兹在太平洋战场上展开了千里奔袭,在新乔治亚岛、布甘维尔岛、吉尔伯特群岛、贝提奥岛等岛屿展开了一系列两栖登陆作战。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形势每况愈下,局面越来越艰难,美军离日本本土也越来越近了,日本战败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