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意识到时间的存在起,人类就一直在尝 各种方式捕捉和记录时间的流逝,并在此过程中创造出了大量令人惊叹的计时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安排自身活动的可靠参考。 人类既珍惜时间,也珍视这种用于记录时间的仪器。本书中,作者精心挑选了二十八件计时器。它们有的毫不起眼,有的极尽奢华;有的为了彰显自身地位,有的为了改变 的命运……从旧石器时代的狒狒腓骨到太空腕表,从地中海海底到月球表面,从詹姆斯一世时期的伦敦到11世纪的中国,人类一直在不断尝试“驯服时间”。书中还特别介绍了历 那些令人惊叹的、奢华的钟表——从大本钟到劳力士,并试图告诉我们,计时器并不再纯粹关注功能,也关注设计。
本书是一本研究黄河变迁历史的著作。主要讲述了黄河的起源和变迁,时间范围上起商汤,下至辛亥革命时期。书中搜集了大量关于黄河的史料,史论结合,对于历代黄河变迁史中存在的如黄河源头、黄河故道等问题,作了系统的考证。全书十六节,依次为黄河重源说的缘起、经行哪些地方,东周、两汉、隋唐、五代、元代治河的概略,明代、清代河患的鸟瞰,论述了研究黄河变迁史的重要意义以及作者对前人治河理论的独到见解。本书在讲述河道相关历史的同时,也不乏经世思想,从黄河变迁可窥视历史、地理、政治等各种相关信息。
19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我们谨以《史学概论》,作为对这位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纪念。在五十年代,同志们在一起谈天,提起史学概论来,都认为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写这么一本书;同时也认为,在高等学校历史系应该开设这门课程。至于《史学概论》应该怎么写,这门课程应该讲些什么,大家一时想不出办法来。一年一年过去了,对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认真讨论过。后来,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开了这门课程,主要讲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但我并不认为这种讲法是对的。因为我觉得,如果只讲历史唯物主义,这门课就应该叫历史唯物主义,不应该叫史学概论。我为这个课程内容问题,多年来一直感到不安。去年,因为《史学史研究》季刊的需要,我每一季度撰写一篇文章,交它发表,总题目是《谈史学遗产答客问》。在酝酿这四篇文
本书在广泛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从历史和逻辑两个角度,具有而又深入地考察了20世纪最初30年间中国史学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由传统向向现代化转型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并从史学理论体系的内在发展理路上对历史观念、研究对象、史著内容、研究方法和史著体例等方面的更新和改革,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总的看来,在研究近代史学转型的诸多论著中,这部著作可以说是一部内容更丰富全面、论说更深入具体的有新见解的著作。
无
本书著于1938年,本书在内容、体例和撰述宗旨等方面,都堪称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创始之作,它展示了史学在追寻、反思自身历史的过程中经历。本书在整体内容安排上,受梁启超启发,在撰述方法上受考据之学影响颇深。此书主要论述史官、史家、史籍的产生及官史、私史之区别;提出史料在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