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本书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 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 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 ,主要阐述了面对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 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 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近代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蒋廷黻以独特的内政与外交并重的视角,将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凝练在一条主线、四大主题中,为读者提供了洞悉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性视角。
本书是吕思勉史学代表性的学术论著。上半部分叙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半部分按历史顺序叙述了中国政治历史的变革。 独特的体例结构与内容编排,展现了吕思勉作为历史学家的学术追求: 搜求既往的事实,加以解释,用以说明现社会,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
《明史》由著名明清史学家孟森先生所作,分为总论与分论两部分,总论提纲挈领,分论评述开国、靖难、夺门等各个时期的史实,细致清晰。本书吸收了近代史论的研究方法,以二十四史中的《明史》为基础,以其他史料为引证,澄清了明史研究中的诸多疑窦,并在政事大端、人物活动上多具灼见明识,是现代明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历史不忍细看(精编版)》搜集大量被人遗忘、误读的历史资料,以通俗轻松的语言去讲解,以风趣幽默的说明来纠正。《历史不忍细看(精编版)》囊括了政治、军事、文化、人才等不同方面的隐秘奇闻。权利斗争很残酷而某些方面也很荒谬;才子佳人很浪漫但结局并没有传说的那样圆满;文人骚客,写得出好文章,也干得出争议事;市井轶闻,很奇葩,却也很真实。 多少年的旖旎与荒唐、残酷与深沉、哀怨与痴狂、压抑与放荡,集结成一部史,酝酿成一部书,呈送君前。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童年期,由于文字的缺席,使那段漫长遥远的历史显得扑朔迷离。作者从 历史的时空 这一自序开篇,以大量历史典籍和考古资料为依据,将 神奇的三皇 迷离的五帝 半遮面的夏朝 及 写在甲骨、青铜上 的故事进行钩沉拾遗与辨析思考,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讲述,将其间的人物、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使故纸堆间的扁平人物变得饱满立体、有血有肉,也使丰富却相对枯燥的史料变得鲜活明朗,读来兴味盎然。在每章尾声处,作者均以提纲挈领的小结进行收束,简洁明快的总结使得读者对每个朝代的整体特点有了一个宏观印象。作品风趣不乏严谨,避开了深奥晦涩的理论与诘屈聱牙的行文,轻快明亮的叙述拨开上古历史交错杂沓的面纱,带领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追寻上古历史的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