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是郭沫若先生关于秦前社会和学术思想的一部重要论文集,向来与《十批判书》并称为姊妹篇。相对于偏于批评的《十批判书》而言,在《青铜时代》这部文集里,更侧重于考证。集中每一篇文章,都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历来为相关研究者所不可忽略的资料。而在文集之后又附录了关于钟鼎彝器研究的三篇文章,郭沫若先生是甲骨文和金文研究的专家,这三篇文章的学术价值更是不可轻觑。
本书讲述了太平从起义到灭亡的兴衰历程,通过太平军与清军的战争,用另类的风格展现了那个时期的事件和人物,为我们拨开了晚清,历史的重重迷雾,揭下了太平天国的神秘面纱,其实地还原了那个动荡时代人兴亡历程。
《毛泽东在五四前后》运用目前能够掌握的比较翔实的史料,并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力求真实地反映五四前后毛泽东成长和投身革命的历程,以及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的历史贡献。全书分为五章和一个附录,各章又分为若干节。在写作方法上采取主要以时间为序,适当结合专题论述,以突出重点,并尽量避免内容上的重复。 《毛泽东在五四前后》附录“师友情深”,是作为专题来写的。作者认为毛泽东从一个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富有学识、智慧和别具胆略、魄力的卓越奇才,成为在功业、思想、风范及影响上都光耀千秋的历史伟人,除了自身勤勉努力等因素外,同早年求学时期老师们的教导和培育,早期党的重要领袖人物的指导,以及同学和革命战友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这里所选介的老师大多是直接给毛泽东授过课的老师,同时也包括陈
面对敌人疯狂的第五次“围剿”,博古、李德等推行错误的政治、军事路线,导致红军节节失利,根据地大量丢失,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外有敌人的围追堵截,内有决策层的意见分歧,在许多生死攸关的时刻,以毛泽东等为首的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重大战略决策,如:通道转兵、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与彝民结盟、爬雪山、过草地……克服种种人为的与自然的困难,成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完成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
本书探讨了秦汉魏晋南北朝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历程,关于曹操的几个问题,东三郡与蜀魏的历史,孙吴建国的道路,北府兵始末等。
一 本书所集各篇均非一时之作。导论《中国社会之历史的发展阶段》在去年的《思想》四期上发表过。作时的目的原无心作为本书之导论,以其性质相近,故收于此。二第二两篇关于《诗》、《书》、《易》的研究,从去年九十月间到最近,在杜衍的化名之下蒙《东方杂志》连续地登载了出来,这是应该感谢的一件事。三以上三篇大率均是我在未十分研究甲骨文字及金文以前的作品,在发表当时很有一些分析错误或论证不充分的地方。错误处在本书中业已改削,论证不充分之处则别出案语以补足之,期以保存原有状态。四 第三篇《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亦非一时之作,其中所引用文字有前人著书未经解释者,率见拙作《甲骨文字研究》一书。此为避烦及便于印刷起见,概未重加解释。五 第四篇《周代彝铭中的社会史观》乃新近之作。这个命题本非本书中简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