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塔现存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发展历史绵长1600余年,展现了甘肃地域文化神奇而特殊的魅力。《甘肃古塔研究》在收集甘肃古塔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内容包括三部分:部分为概论,主要探讨甘肃古塔的现存状况、发展脉络、功用价值;第二部分以时代为序,分六个单元收录165处古塔和塔址的基本资料;第三部分附录甘南藏区80处较有代表性藏传佛教寺院及佛塔的资料。
建筑历史是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的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和外国近现代建筑历史的三本通用教材,行文体例以描述性为主,具体陈述有余,但总结概括不足,考生很难作精炼的概括。本书紧紧围绕目前各高校建筑学专业建筑历史科目的三本通用教材,对课本陈述之内容做了理论提升和概括。 《建筑历史考研复习指导》的部分是对各校近十年的考题做了典例解析,介绍了考试的主要题型、基本特点和应试的主要技巧。第二部分是对教学内容需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做了纲要性的罗列,并对各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做了相应建议。第三部分分别对内容的相关知识做了系统地梳理和精要概括。第四部分以简答题和论述题、名词解释为例,做了示范性的解答。第五部分汇总了一些重点高校近些年的建筑历史考研试题以供大家参考
在故宫博物院八十多年的岁月裹,有一些积极参与博物院初始创办并把自己一生贡献给博物院的人士。他们的辛劳,他们的业绩,他们的造诣,使他们也成为人所共仰的[国宝]。单士元先生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单士元先生一九0七年十二月出生于北京,自幼家贫,矢志于学。一九二四年十一月,逊帝溥仪出宫,[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开始清点清官物品,单先生当了一名书记,参与到当时的文物点查工作中。一九二五年十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单先生赓续供职在院,先后在文献馆、图书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单先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故宫博物院建设和新中国文博事业中。一九五六年,单先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六二年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一九八四年任故宫博物院顾问。
《劬堂学记》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傅芸子(1902-?)满族,北京人,原名宝坤,字韫之,别号餐英、竹醉生,戏曲理论家傅惜华之兄。自幼酷爱国学,博识旧京名物掌故,早年在“燕京华文学校”图书馆任职,又为《京报》记者,曾主编《北京画报》和《国剧画报》并与梅兰芳、余叔岩、齐如山等发起成立“北平国剧学会”,作品散见于天津《国闻周报》《益世报》和在北京出版的日文汉学杂志《文字同盟》等。1932年赴日任京都帝国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讲师,主讲中国语言文学,在此期间,考察日本皇家宝库正仓院,遍访公私各家藏书,撰就代表作《正仓院考古记》和《白川集》,并为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四十年代初回国执教北京大学文学院,同时任职北京图书馆。抗战胜利后协助溥心主编北平《新生报》副刊《故都文物》,又与其兄傅惜华合作主编《华北日报》副刊《俗文学》主要著作还
《山东坊子近代建筑与工业遗产》之文字部分即以上述实地考察活动纪行及已经发表的论文及考察报告为基础,稍作扩展而来,并于书内增加有关胶济铁路以及坊子地区的历史照片及由专业建筑摄影师拍摄的坊子近代建筑遗存现状的摄影佳作百余帧,力求使本书成为一本关于坊子近代建筑遗存图文并茂的文献记录。在考察、调研、拍摄过程中的大部分策划协调与统筹工作,皆承蒙《建筑创作》主编金磊先生的鼎力支持,关于坊子近代建筑的研究,也得到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潍坊学院诸位同人朋友提供的无私帮助与支持。